张占斌:以创新和内需“双驱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围绕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作出重要部署。
需要注意的是,会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会议同时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此次会议将“创新驱动”和“内需驱动”摆在了更加显著、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面临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等一系列挑战,肩负着解决好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等诸多艰巨任务。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对此,需要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从更好发挥大国比较优势出发,从深刻把握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出发,一方面,加强“创新驱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另一方面,加强“内需驱动”,注重需求侧管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也要加深对“创新驱动”和“内需驱动”的认识,激发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愈发凸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成为发展速度、质量、效能等的决定因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一些高端核心技术缺失,存在“卡脖子”问题;一些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以说,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换不来的,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为此,我们要着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将突破一系列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动力放在创新上,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明晰主攻方向,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重点是将现存的“卡脖子”环节逐个攻克。同时,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搞好相关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扩大内需是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了国门,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可以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节点。面对严重的外部危机冲击,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著上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从需求上看,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从供给上看,我国拥有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总体来看,面向“十四五”时期,我们需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和“内需驱动”,并以此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一阶段,需围绕深化改革,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重要作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重要作用;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要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解决“三农”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根基。同时,还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标签:花花型警qvod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