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教育公平的底线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
控辍保学 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6月份,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精准施策,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要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形成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意见要求挂牌督战重点地区,以52个未摘帽县为主战场,以“三区三州”为决战地,以控辍保学为主攻点,从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
在贵州、四川、广西、甘肃等地,“政府一条线、教育系统一条线”的双线多级包保责任制带动县长、局长、乡长、村干部、校长、家长参与控辍保学行动;云南探索出“四查三比对”“宣传教育、责令整改、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依法控辍四步法等一系列方法,解决辍学学生劝返难问题;湖南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抽查制度,开展实地督查……
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族孩子们乐享14年免费教育,他们沿着新修的公路一批批走出大山,读高中、念大学。
为解除贫困家庭孩子求学后顾之忧,各地持续健全完善资助帮扶机制,为控辍保学托底。海南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国家资助名额,贫困市县多安排、农村学校多安排、贫困学生多的学校多安排;江西扩大义务教育生活补助范围,生活补助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城镇贫困家庭学生……
截至2019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已经实现动态清零。
确保上得了 更要上得好
失学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后,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留在学校,是防止新增辍学和二次辍学发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设安全健康、条件齐备的学习场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堡垒。为此,教育部每年投入300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提升义务教育能力,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严格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程序,防止因上学远导致辍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十三五”时期,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以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有效推动实现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
运用互联网,免费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心理辅导和真情关爱,建立师生结对帮扶制度;加强普职教育融合,帮助就业意愿较强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一项项措施,把准了教育扶贫的痛点,让教育真正成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
截至2019年底,全国30.9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8%;全国95.3%的县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重视师资力量是关键一环。在云南普洱,很多县城教师争相调往农村。这背后有两个杠杆:差别化生活补助和职称倾斜。
乡村教师的成长之路打通了,必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2019年4月份,教育部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四省先行试点,引导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学校。
乡村师资力量解决了,城里的义务教育大班额也在持续消除。“截至2019年底,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分别降至3.98%和0.24%,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目标任务。”吕玉刚说。
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集团化办学可圈可点。截至2019年2月,上海已建设学区、集团190个,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放眼全国,集团化办学在推进区域、城乡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上持续发力,逐渐成为创新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重要措施。
“互联网+教育”也在积极推进新型教学模式变革,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教育部迅速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开发了一大批专题教育资源,已覆盖中小学各个年级和各个学科,满足了1.8亿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需求,网络浏览次数累计达到24.27亿。
- 标签:择天记剧情分集介绍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