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感动,没踢过球的不懂”
“这次比赛太不容易了,感觉当初选择踢球值了。”回顾起二青会夺冠经历,杨洋感慨万千。在8月5日结束的二青会室内5人制女足体校U14-15组别决赛中,杨洋效力的北京大兴体校队5比2击败内蒙古赤峰体校队夺冠。这是本届二青会北京代表团在足球项目上夺得的唯一金牌。8月15日上午,刚刚从山西赶回北京的教练、领队及队员向新京报记者聊起了夺冠背后的艰辛。
回顾
7个人踢完4场比赛
5人制足球是二青会新设项目,分体校和俱乐部两个组别。体校组小组赛阶段,大兴体校U14-15女足先是6比1大胜重庆体校,次战2比0轻取内蒙古乌海体校后晋级半决赛,对手是板凳深度更胜一筹的山东淄博体校。
“很惊险,差一点就放弃了。”门将杨洋回忆,对阵山东队半场结束时,球队以0比2落后,下半场扳回第一个球后,距离比赛结束只剩8分钟。“当时觉得扳回第2个球的可能性不大。”队长党予妍也和杨洋一样,对扳平甚至逆转没抱希望。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4分钟,党予妍被教练谷闯换下,但她刚下场休息30秒,球队在对方禁区线上迎来一次间接任意球机会。作为球队脚头最硬的球员,党予妍临危受命,和队友通过一次精妙配合将球打进。2比2,此时计时牌显示只剩3分钟。
进球后,党予妍和其他3名队友跑向杨洋,5个人拥抱着,泪水湿了眼眶。“那种感动,没踢过球的人永远不懂。”党予妍的语调跳跃着,眼里放着光。点球大战鏖战7轮,杨洋不仅扑出对手的射门,还在最后一轮主罚命中,护送球队进入决赛。
全部4战,门将杨洋一分钟都没歇。其他位置只有6个人轮换,其中党予妍等4名主力的出场时间都“超标”了。“都是主力累得抬不起腿的时候,才换下来喘口气。”教练谷闯说,“主力下场休息30秒到1分钟,就主动请战。”
挑战
全队5人制经验为零
今年4月底,主管女足工作的大兴体校副校长赵月军收到北京市足协通知,要求体校派队参加二青会5人制女足比赛。“如何凑齐这样一支队伍。”赵月军一时间犯了难,找人是当务之急。
当时体校里U14、15年龄段来之能战的女足队员已经不多了。党予妍、杨洋在内的5名主力队员正在首都体育学院竞技体校中专班就读,为了保证球队水平,赵月军首先想到了她们。此外,4名此前未能入选北京女足梯队,正随体校2006年龄段队伍训练的队员也被算在内。
然而这距离报名要求的14人还有差距。不得已,赵月军从魏善庄中学调来5名校园足球队员。但这5人要在学校上课准备中考,不能参加合练,之后大部分的备战期,教练只能带着9名队员训练。
入选的队员此前并没有5人制经历,算上教练谷闯,全队的5人制经验几乎为零。“对于这些初次接触5人制的孩子是个挑战,只能从最基础的停球、变向、挑传、搓传等技术动作学起。”谷闯说,球队前两周的训练都在教基本技术。
门将杨洋的位置特殊,转型过程中需要适应的也更多。“出击不一样,11人制要扑出去,而5人制要用身体挡。”杨洋说,由于5人制用球偏硬,球打在身上非常疼,整个备战期两腿都有淤青。
为了更好地适应,加练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每节训练课后,党予妍都要练半小时左右脚射门,决赛中在中场打进的定位球远射就是平常苦练的结果。杨洋每次要跟守门员教练一起磨技术,她记得最长的一次加练了3个多小时,“累到躺在床上说不出话。”
困难
篮球馆里练了一个月
5人制足球对场地要求极高,但整个备战期,场地问题一直困扰着谷闯和队员们。由于大兴体校并没有配备专业5人制室内球场,起初他们只能借用几公里外的大兴区体育中心的篮球馆训练。
由于时常要倒地扑救,缓冲作用并不明显的木地板对门将杨洋的影响最大。在一次训练中,杨洋在倒地挡球时掰到了右脚,后被诊断为脚踝外侧韧带拉伤。但因为另一位门将在魏善庄中学上课,不能参加训练,所有的射门、扑救练习都需要杨洋一人完成,杨洋在休息了三五天后,又回到了训练场。
在咯吱作响的木地板上,队员们就这样拼了一个多月。之后,球队搬进了大兴体育局里的手球馆,训练条件总算有所改善。但场地用的是羽毛球胶,与正规五人制球场还略有差别。
由于队员们5人制比赛经验太少,谷闯调整了备战重点,主抓体能训练。为了配合正式比赛的时间和节奏,他将每天下午的训练安排在14时到16时之间,要求队员即便上午训练了3个小时也不能午睡。“虽然教练这样要求,但有些队员累得不行,还是睡着了。”杨洋笑着说。
当时正值盛夏,下午训练时,室外最高气温达到38℃。谷闯要求把手球馆的门窗都关上,队员要在室内接近40℃的高温闷热下,完成两小时训练。“正式比赛打两节,我们训练打4节,练得就是体能和耐力。”谷闯介绍,球队甚至连唱国歌、入场仪式等环节都一一模拟,为的是消除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对队员们心理的影响。
在赵月军看来,球队这次夺冠并不意外,“教练员准备到位,队员们吃苦耐劳,金牌只是水到渠成。”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