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店经济遇上公园城市 焕发金色“蓉”颜
“锦”色名片
十月成都,金钟奖在蓉开幕,带来满城金黄。一如这些天的午后,从遥远的南半球斜射而来的阳光,让这座城市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株高树都染上金色……金色是收获的颜色,是城郊刚刚归仓的稻谷,更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金色是时代的脉动,是列备五都、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更是烟火人间千年不改的蓬勃姿态;金色是转化的力量,是叶落归根、再获新生的朴素哲理,更是城市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真实写照;金色是思想的光环,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创新光芒,更是其拔节生长、昂扬向上的不竭动能。
中国特色的消费型城市,正在呈现不一样的金色“蓉”颜。
“锦”彩时刻
(1)今年4月,成都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鼓励国内外零售企业在成都开设全球、亚洲、中国、西南等各类首店;
(2)4月29日,成都首店经济发展交流大会成功举行,200余主流品牌与成都展开对话,20个品牌完成现场签约;
(3)本周四,推进城市动能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成都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将在成都召开,第一份城市公园商业项目机会清单届时将面向全球发布。
(4)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储殷:首店让成都突破了地理局限,从西部内陆走向国际消费“阵营”。
(5)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中国研究总监赵亭:成都厚积薄发,当之无愧成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
在罗马尼亚诗人安德里娅·海德斯的《成都记忆》里,这座城市,有一个“从未开始也不曾结束的秋天”。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公园城市与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再次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结出金黄的累累硕果——
以天府绿道为代表的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正加速编织成网,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正深入推进;有“千年商都”美誉、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成都,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以首店经济破题,从西部消费中心、西南生活中心到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迎来一次新的金色飞跃。
当城市中最具生态价值的公园绿地与最多姿多彩的首店经济相遇,将激发出怎样的潜力及想象空间?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率先起势首店经济的成都,如果将二者结合,又将为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怎样的全新思路?“锦”色·“锦”彩——《成都经济观察》聚焦“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特别报道,首期就以此为题,探寻当首店经济遇上公园城市,“藏”在绿道里的商业,就如当下绿色的银杏,正在酝酿蓬勃靓丽的金色“蓉”颜。
A
拉咖雷森将以成都为“大本营”
把中国内地首店开在锦江绿道
秋日暖阳,微风习习,漫步在树叶已经开始泛黄的锦江绿道,迎面而来的“锦”色令人心生陶醉。在锦江绿道,有一家来自韩国的咖啡品牌——LA CRESCENTA COFFEE(以下简称“拉咖雷森咖啡”),选择将其中国内地首店开在这里。
上周,在接受采访时,拉咖雷森咖啡运营总监袁慕蓉向记者“揭秘”了他们的选址考量。“为了更高品质的咖啡饮品、更完美的餐品甜品与更极致的咖啡文化,我们的努力从未停止。这与锦江绿道中的江滩公园运动休闲、健康环保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经过前期的充分考察,我们最终决定将1号店,也就是拉咖雷森咖啡的中国内地首店开在这里。”
今年7月23日,与锦江绿道合作打造的“咖啡工厂店”正式营业。以工业风为主的整体环境,从健康环保的角度出发,并未进行过度装修,结合了咖啡馆、甜品店、清吧、艺术空间等多种时尚属性,超大的落地窗让店内设计一览无遗。用袁慕蓉的话说,“绿道是拉咖雷森咖啡的外景,拉咖雷森咖啡亦是绿道一景,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互相衬托。”
浑然一体的锦江绿道与拉咖雷森咖啡,显然都替自己、亦为彼此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整体面积逾3000平方米、600多个座位,除了室内还有超大的室外花园,沿河敞开式座椅,凉爽的微风轻拂而过,在绿道花园式的景观中,左手边是繁华的世纪城,右手边是绿道和拉咖雷森辟出的一方自然天地。“如此优美的环境,成为周边居民与好友、家人在此一同享受唤醒味蕾的早午餐美味,或者度过一个愉快而又极具生活仪式感的周末小假期的绝佳选择。”他告诉记者。
1号店开业以后,市场的良好反响让袁慕蓉坚定了将成都作为“大本营”的决心。实际上,位于东安北路的拉咖雷森咖啡2号店在不久后也已经开业。
“绿道给成都市民增加了幸福感,提升了生活品质,我们要将成都作为‘大本营’,也必须注重健康与幸福感的打造。实际上,这也是拉咖雷森咖啡一直以来践行的理念。”袁慕蓉介绍说,店内提供的咖啡与西式简餐,均采用天然高品质环保零污染的咖啡豆与食材。为了充分保持食材本身的风味,未进行过度烹饪,通过科学配比,以少量多种类符合人体营养需求为导向,保证餐品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同时不造成过度浪费。咖啡可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偏苦或偏酸的咖啡豆,个性化选择考虑了每位顾客的舒适消费体验。“我们尽可能提供舒适的氛围环境、极致细腻的产品和细致贴心的服务。”
谈及未来的打算,他透露说,拉咖雷森咖啡想要在成都站稳脚跟,还将继续沿着锦江绿道进行布局。未来,拉咖雷森咖啡致力于在大成都范围内开出20家分店。在1、2号店成功开业后,3号店将会在明年春节前开业。
B
实现城市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
探索“公园+”新经济模式
当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成都悄然兴起:年轻人在锦江公园的绿道上轻快慢跑,摄影爱好者在锦江公园内用镜头追寻白鹭,孩子们在锦江公园的智能足球场尽情嬉戏……休闲放松之际,视野中不时闪过国际大牌、城市首店的“身影”,或许偶遇顶级赛事场馆、以及高端商业区才有的餐饮服务……这是成都市民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哪些发展机会值得关注?首店经济可以怎样与公园城市建设相融合?锦江绿道公司负责人表示,锦江公园作为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总体结构为“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公园”。锦江公园的宏伟蓝图不仅是诗歌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更通过打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植入新经济消费场景,将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等多元价值转化,实现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绿水青山形成规模,就会孕育出源源不断的生态经济效益,作为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如何实现自我的“造血”功能,这是绿道建设之初就在考虑的问题。锦江公园的范围为北绕城南侧500米到江滩公园的锦江段,河道总长48公里,包括锦江河道、滨江两侧的开敞空间。“高新区的江滩公园作为锦江公园规划中的重要节点,成为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示范性项目,我们创造性植入文旅体商项目,通过生活场景的构造促进消费,进一步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锦江绿道公司负责人表示,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相结合,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锦江公园建设,兼顾公共性和经营性的市场化运营,做到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的结合,使项目拥有可持续性的生命力,他们一直在不断探索。
正因为如此,位于锦江公园中的九里堤景区的上新桥公园和亲水园也正在积极推进改造设计工作,上新桥公园未来力求打造成为锦江公园国际运动文化交流示范区、青少年运动网红打卡目的地、新兴体育娱乐的聚集地、户外拓展网红打卡的目的地、潮流体育赛事的承办地;紧邻的亲水园则结合布置矩阵运动,亲子亲水等来打造成都首个国际文化主题时尚潮流公园,为市民优雅时尚生活提供新的城市目的地。与此同时,猛追湾游泳场片区的改造方案初稿也初现雏形,拟结合猛追湾游泳场的运动时尚与场景,继承锦江活水、运动活力、面向未来、猛追不舍的气质,以成都独树一帜的网红潮流文化为核心,打造城市核心的网红潮玩区,未来,这里将布置文体市集、赏味市集、潮玩市集、文玩市集四大市集,将片区打造为成都的网红大本营、城市的潮玩新据点、有格调的锦江左岸和成都潮文化的新地标,聚集潮人,迸发创意。
生态建设仅是第一步,锦江绿道公司通过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模式,不仅赋予了锦江公园更多的功能,也实现了城市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未来又该如何加强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密切转化?锦江绿道公司负责人表示,锦江绿道公司将充分结合锦江公园丰富的在地资源,按照多功能复合、场景营造、产业融合的“公园+”模式,进一步为市民和游客营造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我们将聚焦在公园商业中植入首店经济,塑造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新供给、培育消费新热点、引领消费新升级,探索‘公园+首店’新经济模式。”
“作为成都公园商业的重要载体,锦江绿道的各招商项目将基于产业定位策划精准招商或依据深度合作模式的需求招商。但整体来说,锦江绿道及锦江公园的主力经济将侧重于时尚美学、潮流科技、文化创意等方面,首店经济,夜消费经济以及文旅体商复合业态的招引,推动公园商业、‘公园+’城市商业综合体首店经济的发展。”锦江绿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我们为新兴文创类品牌、在地文化及传统文化创新者、生态新消费场景打造的商家提供优惠和支持,鼓励青年创业,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的转化赋能,为天府文化、在地文化的充分挖掘及焕活创造良好的孵化土壤及环境。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刘金陈 孟浩
摄影 张青青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 成都大有可为
□李霞 杨婷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映射出我国消费发生了三大转变:消费倾向从生活型向发展型转变,消费重心从实物向服务转变,消费需求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另一方面,对于城市而言,消费的角色正在从配套服务向城市功能转变。消费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服务消费为重点,以功能建强为目标,彰显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提升成都对国内外消费的集聚、引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立足现实,成都有坚实的消费基础、难得的创新基因以及多元的应用场景,是名副其实的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立足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大有可为。
2018年,成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142元,同比增长8.8%,连续3年跑赢GDP。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2018年,成都市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和36.6%,较上年均降低0.7个百分点。消费倾向和消费重心逐渐向发展型和服务转移,表明成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步迈向更高层次,为扩大消费提供了动力支撑。同时,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等渐趋成熟的新兴消费业态激发了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则为扩大消费提供了保障。
不同于伦敦、上海等先发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成都正处于加快建设期,面临城市、人口、产业的一系列结构调整,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的首要任务是找到突破点、以点带面,处理好消费结构与城市功能、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做好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而言,成都要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紧抓国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建议以平台经济聚规模、以优势服务铸品牌、以时尚潮流引流量、以特色产品稳根基,加快建成有能级、有品质、有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者分别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本报特约观察员欧建瓴:
全国首提公园商业新模式 有望改写成都城市商脉
上周五晚,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受邀去参观了位于春熙路的德国呼吸屋,50平方米的木屋处处展示着德国品牌的高质量与绿色理念。这个可移动的呼吸屋正在考虑“搬”到绿道上去。“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园与商业将产生更多契合点,呼吸屋就是其中一例。”欧建瓴这样表示。
3天后,一场将公园商业与首店经济融合发展的成都探索——成都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即将迎来丹麦、法国、德国的专家,以及11类精准业态100余品牌。这场大会,是继今年4月成功召开成都首店经济发展交流大会后,对成都城市与商业发展的又一次思考。
在欧建瓴看来,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率先起势首店经济的成都,将二者结合,势必为城市生态、商业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把商业放在公园里,打造更加丰富的购物场景,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愿景。这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
她告诉记者,“首店经济是一种商业创新。成都在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进程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如何走出符合成都特色的首店经济发展道路?公园商业这种创新模式就符合成都城市特质。因为成都是公园城市概念的首提之地,正在建设的世界上最长的绿道体系为商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载体。坐落在公园里的大众化、便利化的商业空间,可以让城市公园充满动感、美感,是消费新场景的极佳载体,从而也有望成为拉动体验式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原标题:首店经济遇上公园城市 焕发金色“蓉”颜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