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儿童进了ICU 竟因爸爸用它治烫伤
□通讯员 崔玉艳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余梦迪
儿童意外烫伤在夏季很常见,但大多数父母对烫伤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知之甚少,甚至用各种不靠谱的“土方法”救急,反而加重了病情。近日,上海奉贤区一孩子被米线烫伤后,爸爸竟然拿起一瓶二锅头浇淋在烫伤的皮肤上,结果造成孩子急性酒精中毒,差点没了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于冰主治医师指出,这位爸爸用二锅头处理烫伤的方式,实在不可取。烫伤后,民间还有哪些不靠谱的“土办法”呢?烫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孩子烫伤后这位爸爸的做法太荒唐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奉贤区一孩子被米线烫伤,顿时胸前红了一片。孩子爸爸听老人常说一个治疗烫伤的土方非常灵,用酒敷可以消肿止痛,防止起泡,于是把家里的一箱二锅头拿了出来。孩子的妈妈帮忙掀开孩子衣服,孩子父亲拿起一瓶二锅头浇淋在烫伤的皮肤上,结果孩子不喊疼了,却昏睡过去,怎么叫也醒不了,送到医院后,才发现是急性酒精中毒,经抢救后,病情才稳定下来。
于冰主治医师解释,医用酒精的确是有消肿的效果,比如有些轻微的炎症、异物反应造成的肿胀,敷少量酒精后可以有一定的消肿作用,炎症减轻能够缓解因此导致的疼痛。但对创面而言,比如文中的烧伤创面,酒精刺激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另外,我们常说的酒精消毒是医用酒精,而不是饮用酒直接消毒。目前,医用酒精也不是临床消毒的首选消毒剂,仅在部分特殊患者,比如碘伏过敏的患者等,才会选择酒精消毒。
盘点烫伤后不靠谱的“土办法”
看到宝宝被烫伤,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就会立马用“土办法”来救急,如在伤口涂上酱油,抹点牙膏,擦点紫药水,甚至还抹点老鼠油、炉灶灰等。那么,烫伤后的这些“土办法”真的有效吗?马上为你盘点最常见的几种不靠谱的“土方法”:
NO1:牙膏
涂上牙膏,烫伤处感觉凉凉的很舒服,不过干了之后会附着在创面上,不仅增加了医生清理伤口难度不说,还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
NO2:红药水、紫药水
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药水、紫药水等,会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而且它们是消毒剂,在老百姓看来是消毒了,其实对烫伤治疗意义并不大。
NO3:酱油、醋
酱油、醋不仅不卫生,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从而污染创面,增加感染机会。另外,酱油含大量盐分,涂在伤口处还会加重疼痛感,还有可能会在伤口产生色素沉着。
NO4:老鼠油、炉灶灰
老鼠油就是小老鼠泡在香油里,是一种民间偏方。在农村,烫伤后用老鼠油、炉灶灰救急仍不少见,但从科学角度看随意涂抹后会增加伤口污染、感染的几率,加深创面。
NO5:青草膏
青草膏近年较为风靡,如果只是烫后有一点点红,擦点青草膏也无大碍。但由于其中含有刺激性成分,倘若烫伤处已破皮,建议不要再抹青草膏,以免刺激伤口,减慢愈合速度。
烫伤后如何正确处理
夏季是小儿烫伤的高发季,1.5岁至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尤其是男孩好奇心强,成为烫伤的主要对象。在孩子烫伤后,如能及时采取措施降温、消肿止痛,孩子的伤势就能得到更好地恢复。
于冰主治医师介绍,出现意外烫伤后第一时间用干净剪刀去除烫伤表面的衣物,避免匆忙中脱衣服导致表皮的大范围剥脱。烫伤后,最直接的处理办法是用冷水冲洗或冷水浸泡,最好是半小时。不建议用冰块敷患处,防止冻伤。如果实在要用冰块,建议用干净柔软的纱布包扎好,再敷患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待紧急处理后,最好第一时间送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
暑期快到如何避免意外烫伤发生
烫伤以后,给孩子留下的不仅仅是痛,还有伤疤,可能会伴随一辈子。暑期即将到来,医生提醒父母要做个有心人,专人看护孩子,防止小儿烫伤意外的发生。
于冰主治医师提醒,开水、热汤要放置高处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以免不慎碰翻烫伤孩子; 洗澡水应该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如果是用花洒调节水温的,要大人在旁边看护,不能让孩子自己调节,以免发生意外;孩子最好是年轻父母看护,老人行动迟缓反应不敏捷,常容易发生意外;两小时是烫伤急救的黄金期,一旦发生烫伤意外,切莫慌乱,先用凉水冲洗半小时以上,且不要硬脱衣服,应用剪刀慢慢剪开衣服。最后强调不要偏信涂抹酱油之类的方法,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