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距离INS,还差一个“点赞”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锦鲤财经”(ID:jinlifin),作者 锦鲤财经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日前,微博推出一种借网贷打榜的形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悉,新浪金融旗下信贷产品“微博借钱”推出一个“网购红黑榜”的活动,使用微博借钱,可以根据借款金额大小获得相应点赞数翻倍,而因为这个榜单上涉及的又都是明星代言产品,所以网购“打榜”就成了明星粉丝“打榜”的战场。
这两年,微博在挖掘粉丝价值上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同一时间,Instagram也陷入争议,不过原因似乎和微博正相反。为了消除用户分享时的紧张感,改变用户仅用照片上点赞衡量自我价值的想法,Instagram在美国尝试将每一张图片的点赞数量隐藏,此后只有发布者自己能够看到照片点赞数的人。
隐藏点赞无异于社交的一场自我革命。微博与Instagram的差距其实并不是用户数量或财务表现,而是对待用户的态度。
式微的微博,上升的Instagram
微博二度崛起的故事或转折于十周年记。
根据公开财报显示,今年Q3微博虽然实现了总营收4.678亿美元的成绩,1.65%的增速较去年同比略有增长,但算上Q2营收1.23%的增速,微博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都处于低速增长的尴尬境遇。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还高达43.79%,2018年的财报更是异常亮眼。
为什么去年还维持在高速增长下的微博,今年突然开始急转直下,股价也连连大跌呢?我们可以简单回顾这近一年时间里微博的遭遇:
2月28日,根据36氪的《1月互联网行业经营数据跟踪》,2018年11月,抖音月活为4.12亿,首次超过微博;
5月23日,微博公布一季度财报,股价最终收跌11.28%,创2017年1月6日以来最低,2019年以来累跌35%;
7月21日,“野生中老年”粉丝们将周杰伦送上明星超话排行榜第一名,力压第一大流量明星蔡徐坤,微博成为幕后的最大利益既得者;
10月17日,一篇名为《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的文章迅速发酵,微博数据造假的问题再次引来业内批评;
抖音的崛起不可避免地抢夺了两微一端的用户注意力、用户时长以及广告市场,但微博更深的危机是在用户和广告主之间两头为难。
为了迎合广告主,微博牺牲用户体验,从2012年开始实践六大商业路径之后,我们使用微博就不得不承受其花样百出的广告:打开微博时有开屏广告,浏览消息时看到信息流广告,发微博时会因关键词触发广告,就连热搜榜也成了赤裸裸的名利场。但现在,利用用户(粉丝)打造的数据假象反之又把广告主坑了,这让微博两头都没讨好,故而如今内忧外患。
再看Instagram,去年6月份,Instagram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突破10亿关口,随后,彭博智能(Bloomberg Intelligence)在分析报告中指出,Instagram的价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被Facebook收购后,相对缓慢的商业化进程,让Instagram的用户增长保持了一个良性健康的状态。数据显示,Snapchat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日活跃用户数增长率为2.13%,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数增长率为3.14%,而Instagram实现了最快增长,其每季度增长率将近5%。这得益于其对年轻用户群体的吸引力。
社交产品的生命线:用户or数据?
去年年底,Instagram的一次小测试让不少用户心惊不已,他们一早起来发现浏览页面只能通过横向滑动,习惯了垂直流设计的用户倍感不适。不过,很快Facebook对外媒表示,这个调试已经被迅速解决,并恢复正常的浏览方式。
一个承载上亿用户的产品,即使是微小的改动也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也是他们不愿轻易改动产品的原因,但Instagram此次隐藏点赞却是在挑战社交产品维持互动的一个核心功能。而且此举更是触及到商业变现的根基,反对的声音认为,隐藏点赞数量会让Instagram上有影响力的博主难以了解到自己账户的价值,他们及社交平台的商业变现都会受到阻碍。
当然,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Instagram的测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他们认为隐藏点赞是肃清社交网络过重网红风、盲目追求数据的最直接方法。
微博其实面临着与Instagram相同的境遇,只是他们的选择却截然相反。目前Instagram上获赞最多的照片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滤镜的鸡蛋,这无疑是对流量网红的现实讽刺,而微博几个月前也发生了相似的一幕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