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创始人致歉,爱心众筹是公益还是生意?
[PConline杂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顺应衍生出多种众筹平台,类似的有互联网产品众筹,活动举办众筹。当然也有水滴筹、轻松筹的爱心众筹平台,爱心众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审核的不仔细,惹出许多是非,反而成为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
在11月份,全国首例互联网众筹平台起诉受助者的民事诉讼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法院一审判定,筹款发起人莫先生故意隐瞒其私有财产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已构成违约。法院判定被告者莫先生需全额返还筹款153136元,并且还要支付一定利息。11月底,另外还有媒体曝出,有工作人员去医院,向病人推广水滴筹平台,希望在其平台发布众筹。而水滴筹表示这是媒体片面报道引起的误解。由此而来,种种原因和各类负面传闻,都把水滴筹推上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就在近日,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在个人微博平台发布长文,还表示“再管不好,我愿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的确,在很多人眼里,爱心众筹是贫穷老百姓筹集资金的一种最快捷的方法。特别是面临重大疾病和意外导致的身体伤害时,通过众筹平台筹集捐款让我们暂时渡过难关。但是,却有一部分想通过这个“慈善”的平台来获取意外的收益。出现此类问题更多是监管和审核等方面上有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不禁让人遐想,到底有多少人真的“病”了?众筹爱心是真公益还是生财之道?
审核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人认为,爱心众筹平台是一个“公益”平台,并且平台本身也一直给大家传达这样的暗示。但它其实更像是一个众筹融资的中介平台。既然是“公益”,那他是怎样赚钱的?首先,一般众筹平台不收发起人任何的手续费,连支付宝和微信手续费也是全额补贴,也没有通过打广告来收费。
在知乎中有人回答道,水滴筹是通过强大的现金流,保险等实现,也有人说是腾讯、美团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背后的资金投入。不过可以说明的是,按目前的经营形式基本都是在亏钱。并且这个平台相当于“中间商”,帮助双方资金的合法交易,同时也很难保证筹集方的信息是否真实。
虚假病情、谎报财产信息
在受助人发起筹款时,首先得提供病情信息和医院证明、以及账单信息。但是病例信息其实是可以伪造的,例如:某宝上进行全套定制“病历单”、自行乱造等。无论是诊断证明、化验单、发票、检验报告均有可能伪造。而作为众筹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审核时能发现这是假的吗?这就不一定了。
众筹平台审核分为平台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首先在平台审核只是单纯的对于你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是否错误的。当这些都没有问题时,再轮到人工审核。
人工在审核这种病情信息和私有财产等隐私信息,但隐私信息受法律保护,平台很难从别的方面来探究认证。此外,每天申请人数庞大,工作人手是否足够也是影响审核准确的因素之一。所以工作人员是很难判断其真伪,为了不耽误病人就医,更多的是选择相信众筹者。
当然,你也许会说去现场探访,细致的观察,可以让信息更明朗。但我们是通过互联网众筹,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帮我们联系在一起,并不是让我们去奔现。另外去探访所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的成本非常之高。
所以审核制度出问题在于本身平台制度不完善,其次不能耽误时间。一些突发病情是不可延误的,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观察思考。
第三方审核平台的“火眼金睛”
既然平台自身审核有不足之处,那么第三方监管制度就应该成为第二道防线。在目前法律层面上讲,并没有特别细致的民法、合同法等相关条例可以参考。其次在行政管理部门上也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方法。当然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未来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会使得众筹平台更加明朗,公正。不过审核制度在于完善,而不是增加程序,越多部门过审也会耽误时间。
爱心众筹是否有存在价值?
文章开头就讲到莫先生为了在众筹平台获取利益而故意隐瞒自己是“拆迁户”,为了贪图一点小便宜而发起众筹,这种在法律上看,有欺骗、欺诈的行为。他这种欺诈的行为是在滥用每一个人善心,滥用普通老百姓的同情心。众筹只是为了避免因病而导致家庭贫穷,而他却想利用我们的同情心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这样的做法是在太可恶了。
网友在@水滴筹沈鹏微博评价
但个例不能成为全部。国内某免费大病众筹平台水滴筹截止目前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筹集了200多亿元的救助款,让困难家庭渡过暂时的病痛难关。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小小的爱心汇集成“大爱”,这既是中华美德友好互助的表现,更是身为普通人对疾病面前的一种不妥协和抗争。力所能及,尽力而为,这或许就是水滴筹在做的事。
总结
另外,为了避免因病致穷,大到国家全面普及医疗保险,建立各种贫困保障制度;小到我们可以购买各种商业医疗保险服务。社会不断在进步,保障福利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互联网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当在这种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师就会衍生出某种功能的平台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