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和它的"萧何":单年成交破百亿 质量问题频出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三只松鼠来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它的“萧何”。得益于互联网思维,没有自建工厂的三只松鼠搭建起了一个真正的供应链平台,一方面将需求端的新变化与供给端的新产品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又将平台上的所有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提升了全产业链生态的资源利用效率。不过,同样因为互联网思维,三只松鼠在质量把控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背后的逻辑是,互联网思维要真正服务好实体经济,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12月3日中午,休闲食品头部品牌“三只松鼠”盘中披露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日上午,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全渠道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关口。这意味着,中国休闲零食领域首家成交额达百亿元的企业诞生了。
不过,就在三只松鼠业绩蒸蒸日上的同时,不协之音也频频出现。比如,在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的一段视频中,就有消费者表示,在“双11”当日从京东平台三只松鼠旗舰店上购买的一箱“足迹面包”中吃出了苍蝇。
一正一负两大新闻接连成为热点,将三只松鼠妥妥地推上了热搜榜,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深思。
先说好听的。
单年成交额100亿元的业绩来之不易。在大食品行业取得这样的业绩,老一辈的旺旺、达利分别用了16年、23年时间,“跑”得最快的蒙牛也用了6年。在休闲零食细分行业,新纪录属于三只松鼠——7年零9个月,“松鼠速度”令人瞩目。
尤其是在今年7月份,三只松鼠成功登陆创业板,公司营收水平在资本加持下水涨船高。三只松鼠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67.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9%。短短两个月后,全渠道百亿元营收新纪录就诞生了,三只松鼠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
不到8年时间,营收从零飙升至100亿元,三只松鼠为什么能“跑”这么快?
答案是互联网思维。
熟悉三只松鼠的人都知道,三只松鼠没有自有品牌工厂。它拥有的仅仅是研发、营销团队。其模式是根据大数据为客户群精确画像,然后根据画像研发新产品,交给代工厂生产,最后贴上三只松鼠的品牌进入销售环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只松鼠关注的客户群并不是大众,而是小众。只要有小部分消费者有需求,三只松鼠就会响应。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本质上是一个供应链平台,一端连接的是消费者各式各样的需求,另一端连接的是众多代工厂,能够将需求端的新变化与供给端的新产品连接起来。而且,由于生产环节是在众多代工厂而非自有工厂中完成的,三只松鼠并不需要为推出的新产品购置新的生产线,只要将已经存在于各代工厂的生产线充分利用起来即可。
此举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它真正将整个供应链平台上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供应链生态,避免了单个企业无效、重复投入,提高了全产业链生态的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它也规避了“船大难掉头”的困扰,使单个产品成为三只松鼠“大船坞”中的一艘艘小船,灵活性极强,试错成本极低。
对比更多传统行业企业的转型经历可以发现,三只松鼠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确实高人一筹。更直白地说,开网店仅仅是“触网”,远远谈不上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提升供给水平也只是向前迈进了一步;利用互联网改变行业形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才是更高级的“玩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三只松鼠重新“定义”了零食产业链并不为过。
但是,老话有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强如半神之体的阿喀琉斯,也有个脆弱的脚后跟。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多达270起,基本都涉及卫生或质量问题,如产品发霉、有各种异物等。而且,早在2017年8月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总局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17年第135号)就显示,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果霉菌项目经检测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月,三只松鼠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芜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罚没物资的行政处罚。
可以说,三只松鼠在质量问题上已经栽了不止一次跟头了。这一方面说明,三只松鼠自身存在管理漏洞,亟需改进,另一方面也有代工模式的因素。
既然是代工厂而不是自建工厂,与三只松鼠的关系就只能是合作,而不是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三只松鼠可以提要求、定标准、作检测,但没有能力深入到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质量管理自然大有漏洞可钻。不过,消费者并不会关心究竟是哪家代工厂惹的祸,既然贴上了三只松鼠的品牌,那就得“松鼠”负责。
这背后的逻辑是,互联网思维要真正服务好实体经济,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应该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之一就是合作。这意味着合作各方既是相对平等且相互独立的对等关系,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合作的基础是信任,最重要的准则是自律。在一个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环境里,互联网思维很容易被恶意利用。
目前来看,三只松鼠决策层应该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在几天前,三只松鼠高调宣布,将在安徽芜湖建立一个智能型食品制造园区,并与上游生产企业在园区共建工厂。根据计划,该园区的功能包括制造加工、仓配、物流等,并提供包括共享检测、共享仓储设施、人力服务、金融支持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支持。
从没有自有工厂到与生产企业共建工厂,这样的选择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举。相比于自建工厂,共建工厂成本更低;相比于代工厂,共建工厂又可以提高三只松鼠对产品的把控力。这样一个处于代工厂与自建工厂之间的“中间形态”,看上去的确很美,但能否经得起现实的“风吹雨打”,还要从根本上解决信用问题。否则,三只松鼠就只能继续“在钢丝上跳舞”。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