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行业动态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3-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农产品加工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是调结构、转增长、惠民生、促内需,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获悉,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农产品加工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同时,我国建立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另外,新一代工业革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科普基地、特色小镇、民俗文化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新经济和新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还面临诸多问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依赖进口;产后损耗大,存在技术短板;梯次加工技术缺乏,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等。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强化创新引领,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特别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应有贡献。据介绍,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有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学科集群,涉及农产品加工所等17个研究所,占全院研究所总数的一半。相关科研团队长期聚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五大方向,重点开展了农产品减损保鲜与生物学基础、加工过程品质形成与调控机制、农产品梯次高值利用、营养健康效应与个性化食品创制,在植物蛋白质工程、油脂工程、肉品保鲜物流、真菌毒素检测与防控、农兽药残快检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和高端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其中,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加工团队与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协同创新,攻克了畜禽宰后早期超快速冷却、冰温/超冰温贮藏、电场辅助冷冻解冻等关键技术,构建了生鲜肉精准减损保质保鲜技术体系,破解了畜禽宰后损耗大、生鲜肉货架期短的难题,在20余家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应用,宰后损耗由8%至10%降到3%以下,示范企业每年减少畜禽肉损耗约10万吨,挽回经济损失约30亿元;生鲜肉货架期从7天最长延长到120天,可满足各种生产模式和销售需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表示,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着力加快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壮大乡村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力争到2025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从2.4∶1提高到2.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67.5%提高到80%左右,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孙坦说,“十四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要推进要素集聚,以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为抓手,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农产品加工工艺和设备瓶颈难题,集成创制一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广的加工工艺及配套装备。推进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常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娇韵诗明星产品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