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缺失是自动驾驶最大隐忧
盘踞于汽车“新四化”基础之上的自动驾驶,正在迎来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仅近一周内,自动驾驶的“行情”就十分火爆:雷诺开始在巴黎的校园里推出自动驾驶共享汽车;韩国现代集团宣布未来5年以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84亿元)投资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特斯拉称其自己研制的全自动驾驶系统价格将于11月起上调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100元)……
在国内,10月17日,新款上汽名爵ZS上市,最大亮点就是配装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之前的10月11日,北京新增26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同日,苏州工业园区智能网联测试区正式启动,并发出新一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自动驾驶升温,不仅对自动驾驶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出行方式变革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动驾驶热度飙升
在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正在迎来新一波竞争,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政府重视,加速研发应用进程。继今年7月戴姆勒和博世在德国获得全球首个政府颁发的L4级自动泊车的许可证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近日出现了世界首条3.6公里、双向三车道的自动驾驶实测路段。道路上设置的传感器将交通状况实时发往云端,在云端和人工智能帮助下对路况作出预判,然后将信息返回自动驾驶车内。在该系统的配合下,无人驾驶汽车能提前400米对前方道路情况作出反应。
企业合作,模式趋于多种多样。不仅有俄罗斯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被允许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进行道路测试;而且韩国现代汽车已经宣布将与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安波福就自动驾驶技术系统开发展开合作。安波福将把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及专利、研发人员转移至新成立的合资企业。雷诺汽车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Waymo将同巴黎大区政府联合开展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并将建立合资企业。目前,从拉德芳斯到戴高乐机场的距离约为32公里,由于频繁的交通堵塞,行车路程可能长达一个半小时。根据合作计划,雷诺和日产计划在2022年之前开发出一种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巴黎奥运会。巴黎大区将对自动驾驶汽车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
自动驾驶系统,成为市场新的卖点。10月1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公开表示,由于特斯拉V10.0版本软件和Smart Summon智能召唤功能已发布,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价格将从11月1日起上调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100元)。
在全球自动驾驶热潮涌动之际,中国的自动驾驶也在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与特色产业。 测试道路持续增加。自2017年12月北京市率先发文宣布设置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道路以来,已经先后有上海、重庆、长沙、深圳、长春、平潭、肇庆、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也开通测试道路,并发放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北京市先后有70条道路成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不但在国内数量居首,而且里程最长,总长度达145公里,已累计测试里程数万公里,保持了零事故纪录。
5G通信应用于自动驾驶。中国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上,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制的5G高速通信技术装备,这与国外有显著不同。目前,国外大部分无人驾驶研究项目仍采用局域网WiFi通信方式连接云端与车辆。相比之下,中国从政府、政策到技术开发者、制造商及道路等各方面,几乎都强调采用5G通信技术的应用。从2018年9月中国首条5G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在北京开通以来,苏州、武汉、长沙等国内多个城市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大多都已经覆盖了5G信号。5G高带宽、低延时的特点,与自动驾驶的需求几乎是完美契合,是其他通信方式所难以比拟的。
从零部件到乘用车、商用车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自动驾驶应用。近日,一汽与百度联手打造的L4级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红旗EV,9月26日已经在长沙进入道路测试。在行驶过程中,该车可以根据路况进行智能变道,还可以判断周边车辆的行驶状况。如果碰上前方有行人通过,也会非常“乖巧”地减速刹车,礼貌避让。根据要求,该车配备一名人工驾驶员值守,最大化保证行驶安全。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自动驾驶的独有魅力,超越了单一领域,不仅令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之神往,更吸引了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纷纷入局,由此带来的跨界合作,成为自动驾驶进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也驱动自动驾驶加速前行。
全国近20个城市已经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200余张。获得牌照者中有传统整车企业上汽、一汽、北汽、东风、广汽、吉利、长安等;也有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马智行等,还有科技公司百度、阿里、腾讯、滴滴等。
与此同时,国内的芯片、传感器、地图定位、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整车制造、通信设备等各领域企业间已经达成了广泛合作,形成了自动驾驶研发的新热潮。
百度自2015年开始率先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试验,目前,百度Apollo已优化升级至5.0版本;此外,百度已与宝马集团、采埃孚、地平线等14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按照百度的计划,将于2021年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实现全自动驾驶。
阿里在自动驾驶上,选择了以协同智能的方式降低无人驾驶现有方案的物理困境和成本障碍,专注于车路协同。如今其优势主要集中在路端,并且拥有阿里菜鸟联盟场景、ET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等优势。今年6月,阿里联合高德地图推出智慧高速解决方案,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国10个省市的高速路网落地,为机动车提供智慧化的道路信息服务。
腾讯自动驾驶业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2018年11月,腾讯首次宣布智慧出行战略,腾讯自动驾驶正式亮相。腾讯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更加偏向于出行生态的构建。其表示,造车并不是腾讯的优势,在进行大规模道路测试的同时,重点关注与产业链内的出行生态,构建基础设施、平台服务、业务应用三方面的车路协同创新生态。 四维图新的辅助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已覆盖全国高速、国道、省道和重要城市道路,现已具备支持L3及以上高速道路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量产能力。
今年首次参加上海车展、5月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部门的华为,不仅推出了适用于自动驾驶5G高速通信的“巴龙”芯片,还公布了可用于车联网的鸿蒙系统。
通过五年的摸索,华为基本掌握了自动驾驶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像自动驾驶芯片、车身感知算法、自动驾驶云服务、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车载计算平台等,华为都已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华为面向全球正式发布的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的多模芯片,可用于车联网、自动驾驶。基于这款产品,华为在2019上海车展上正式推出了全球首个汽车行业5G通信硬件MH5000,该模块将帮助华为逐步实现5G网络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商业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研制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和ADS,前者基于华为昇腾人工智能芯片构建,已经推出了MDC600,用于支持L4级自动驾驶能力。后者以前者为核心,基于中国道路和交通环境设计,全面整合了芯片、算法、数据等能力。这两者都是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产品。客观上,借助这样一套可以满足不同等级自动驾驶研发需求的解决方案,在开始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地增减配置,实现不同车型的自动驾驶,并借助OTA持续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新功能和新体验,满足众多合作伙伴的差异化研发需求,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加速自动驾驶的产业化进程。
规范缺失不容忽视
升温中的自动驾驶研究与应用固然值得肯定,但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标准与相关法规的缺失仍然令人心生隐忧。虽然自动驾驶研究快速发展,但是相关技术标准及法规的完善,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还有很多包括安全规范在内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过于乐观。”长城汽车智能网联总监雷新彬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说。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出现了L4级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有L2级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安装到汽车上,但是距离真正的无人值守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有相当的距离,而且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的确不能乐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标准决定着技术发展路径,相关法规提供了发展方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技术标准与相关法规的建设,才能为相关研发与应用指明方向,做好基础铺垫。
由于技术标准与相关法规缺失导致的自动驾驶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2018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一辆开启了辅助自动驾驶Autopilot功能的特斯拉Model S在卡尔弗城行驶时,撞在了前方打着双闪的消防车上。随后,2018年3月19日,一辆优步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撞了一名横穿马路的女人。事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反响,舆论认为相关技术标准及法规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开始加速。
当前,国内业界对于自动驾驶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也是仍在探讨的课题。“自动驾驶特别是当前应用的辅助自动驾驶状态下,虽然车辆可以自动巡航,但司机仍然有注意义务,在系统做出提示时要及时进行人工介入处理。”对于相关的交通事故责任,一名律所的专职律师告诉记者,当出现与自动驾驶行为相关的权利义务纠纷时,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者应是承担主要责任的主体;与自动驾驶行为本身有关的纠纷,其责任主体中车辆生产者的比例则会低很多。自动驾驶的现实应用,将带来司法中驾驶员“过错责任”和车辆生产者“严格责任”交错适用的状况。这种状况可能要延续到无人驾驶真正取代自动驾驶之时。
“自动驾驶所涉及的法律与管理规章包括车辆认证、公共运输法规、驾驶执照、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等诸多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制定与完善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十分必要。”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公关交通学者王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近些年,中国在无人驾驶方面发展迅速,各级政府也给了很大的支持,从路测到发放牌照,步子走得很快,但在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需及时跟进,防止出现“真空地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理论探讨和技术标准、相关法规的完善,会为自动驾驶的加速前行提供更加良好的规范和指引。
标准先行引领未来
正是出于对自动驾驶规范发展、保驾护航的考虑,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法规。
2018年,德国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首套道德伦理标准。其中规定,在任何驾驶情况下,责任方无论驾驶者是人类还是自动驾驶系统,都必须遵守已经明确的道路法规等。
时至今日,英国已有相关规定,允许自动驾驶汽车正式上路测试,但要求所有系统软件必须先经过广泛的模拟测试,再进行封闭道路或专用场地测试,最后才能进行公共道路测试;上路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必须有驾驶人监管,并且可以随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瑞典立法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只是为了试验。
近年来,我国不仅在努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的制定,而且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建设的相关工作。
今年5月15日,工信部印发的《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将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标准制定。
9月21日,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自动驾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智能网联道路系统分级定义与解读报告》(征求意见稿),其中把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涉及的自动驾驶分为6级,并明确了相关定义。
今年6月,由中国发起并由欧洲、美国和日本共同提出的《自动驾驶汽车框架文件》经联合国世界车辆管制协调论坛第178次全体会议批准。该文件包含与自动驾驶车辆相关的工作指南以及相关车辆法规的制定和协调需要优先考虑的关键问题及原则,成为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重要基础文件。
我国对自动驾驶的重视,还体现在顶层设计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发展自动驾驶,对于建设汽车强国、交通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技术标准与法规是发展的规范和引领,加速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标准及法规的建设,对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产业至关重要。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