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真如中介、大V说的那样疯狂吗?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回暖,一些大V和中介开始坐不住了,纷纷跳了出来。什么“北京已彻底沸腾,房价半年涨幅30%+”,什么“某套房一夜跳涨40万元”,还有甚者,直截了当的“呼吁”大家“不要犹豫,赶紧买。犹豫错失良机,观望追悔莫及。”还要“尽量把杠杆用足”。等等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极度渲染、炒作所谓的北京楼市已沸腾、房价在暴涨。那么北京楼市的情况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沸腾了吗?疯狂了吗?
1
。成交量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所谓“学区房”成交的增加、近几年因为严格的限贷政策积压的换房改善需求、北京房价已经连续多年“横盘”稳定等等,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投资和投机的入场,这个后面会说。而大家最关心的房价呢?是不是像这些大V说的那样,已经在暴涨、在疯狂了?其实最近的一波“学区房“”购买高峰,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最近一段时间更热一些。我们从来都不鼓励所谓的“学区房”,但从分析看,这波“学区房”成交里,其实大部分都是还是相对真实的购买需求。为什么?先看一下这张北京每年出生人口的统计表格。
2013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随后在2014年北京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的出生高峰值,达到了20809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十分之一还多。因为从政策放开、到备孕、到怀胎十月,二胎第一波新生儿出生都是在2014年下半年了,6岁上小学,正好这波新生儿高峰就是在今年迎来入学。而为入学提前准备,买房也就要在3月之前完成。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因为疫情,很多原计划在国外入学孩子的家长,转而回到国内上学。这两类家庭,往往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也更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中介机构内部调查也可以看出,在教育资源优越的片区门店成交的购房中,总价1千万以上的交易中,选择全款的占了70%。而在全市范围内,二手房全款购房者仅仅只占15%左右。而且,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近期涨价较多的都是教育资源顶尖的几个片区,以及片区中的几个小区,比如海淀的万柳、上地,西城的德胜等。但其他片区的价格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更不要说全市的房价了。来自北京链家研究院的统计也显示,去年全市的二手房均价同比还下跌0.9%。那些鼓吹“北京房价半年涨幅30%+”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下面这张表格更清晰明了。
这是从去年1月到12月各区(除去几个远郊区)的房价指数,去年1月为100的基数,可以看出,到12月,7个区的价格是下降的,只有6个区在上涨。即便是所谓“学区房”比较集中的西城区和海淀区,12月价格也只是上涨了1.5%和0.03%。
2
从上面的这些数据和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了吧。其实仅仅是部分教育资源优质的片区和小区的价格在上涨,并没有出现全市甚至其所在区的房价整体上涨。但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非常重视这件事呢?从历史经验看,房价被炒高会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常需求,比如一些家庭购买“学区房”,如果需求比较集中,量比较大,这也会带动房主的预期,如抬高售价。第二阶段是一些投资投机性的资金,嗅到了“血腥味”,发现了牟利空间,于是进场炒。第三阶段是整个市场的预期被改变,预期改变后带来的恐慌、盲从心理,带动了整个市场的过热。
在这其中,预期非常重要,无论是投资投机性的进入还是整体市场的变化,都来自于预期的改变。而预期很大因素和大V以及中介的炒作密切相关。这些大V为什么要炒作?首先就是追求吸引眼球效应,用夸大的标题及文字,更容易吸引读者。毕竟,北京楼市已经三年多保持稳定,波澜不惊了。突然有了这么好的“素材”,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而且,有些大V还有另一层目的,就是经济利益,比如有大V就和中介合作,给中介带客赚取收益,成交越多他的收益自然越高,所以也不难理解他们总是渲染紧张气氛、鼓动赶紧买房的原因了。。中介的目的更是显而易见,传播这样的信息和情绪给客户,更有利于自己的成交和赚取中介费。更有甚者,这两天还有中介拿出去年年初【京房字】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作为最近的“新闻”,转发给客户,制造恐慌和情绪。
3
目前,北京的楼市还处在刚才说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稍有苗头,因此要坚决将其遏制住。应该有抓住两个方面下手。预期很重要,所以必须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情况,不被这些炒作和渲染误导,不能让个别区域、个别小区的“学区房”涨价,变成一种普遍的预期和情绪,扩散到全市房地产市场中。从国家层面,完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了今年房地产调控五大举措之一。
北京的相关部门也已经注意到近期的相关情况并将出手。从咱们普通购房者来说,也别被哪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所误导,正确的了解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抵押贷、经营贷的死灰复燃。近期一些抵押贷、经营贷、信用贷又窜入了楼市中,而且还打出了低利率的诱惑,部分中介机构还向购房者明里暗里地推荐抵押贷、经营贷。其实早在2017年北京市的银监、住建部门就已经明确,这违反了住房信贷政策,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是必须禁止的。因此,对于当前露头的抵押贷、经营贷,有关部门肯定会予以坚决的打击。
而对于中介机构及其人员向购房者宣传、推荐、诱导使用抵押贷、经营贷,主管部门的态度也一直是很明确的,是要坚决打击、从严查处的。所以,无论是恶意炒作、制造恐慌情绪,还是抵押贷、经营贷等违规行为,奉劝一句,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房住不炒”可不是一句空话。勿谓言之不预也。
- 标签:商标设计公司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