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诞生第三座万亿级城市:顶级城市群必定是众星拱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朱昌俊
岁末年初,又是各地盘点年度成绩单的时候。佛山市长朱伟日前透露,2019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深圳之后第3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实际经济数据以统计部门正式发布为准)。
对任何一座城市来讲,GDP总量站上万亿台阶,都是一个重要的跨越,尤为难得的是,佛山还只是普通地级市。2018年佛山GDP就达到了9935.88亿元,离迈进万亿GDP俱乐部,不到百亿距离,基本上是提前锁定了席位。从目前情况看,佛山也应该是2019年全国唯一的GDP万亿俱乐部新增成员。加上佛山,目前全国GDP达到万亿的城市增加到17个。而拥有三座GDP万亿城市的省份,也上升到两个。
万亿GDP城市大多来自经济大省
江苏省是第一个,目前省内的苏州、南京、无锡都已是万亿俱乐部成员;广东落后一步,但相较于江苏,广东的一个比较优势是,三座万亿GDP城市中,有两座一线城市——深圳、广州,且它们的GDP位居全国三四位,均超过了2万亿。苏州、南京、无锡的GDP总量差不多比深广佛少了一个佛山。此外,浙江也拥有杭州、宁波两大万亿GDP城市。
可以发现一个规律,经济体量大的城市都诞生在经济大省。拥有万亿城市最多的广东和江苏,就是目前全国唯二的GDP总量超过9万亿的省份。从全球来看,它们的经济体量相当于澳大利亚,已是世界前20大经济体。这也直接反映出,超大、特大城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城镇化发展方向也正在顺应这一点。不管是从现实,还是从相关政策来看,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撒胡椒面式的平均主义做法,越来越无法体现效率优势和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城市群,是形成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城市群规模效应有赖强中心城市实现
前不久《求是》杂志发布的《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所点名的十座城市,除西安外,其它都是GDP过万亿城市。这不是巧合,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比拼,而是因为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孕育足够的发展潜力,真正担负起区域增长极的重任。
不管是创新,还是消费,超大、特大城市的潜力都是呈指数级增长的。比如日本,由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等组成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不到15%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和60%的GDP产出,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
像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等,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得依靠中心城市、城市群去实现。
从目前17座GDP万亿城市的分布,也可以看出明显规律。在前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有北京、天津2座,长三角有上海、苏州、南京、无锡、杭州、宁波6座,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深圳、佛山3座(未包括香港),它们占据了总数的65%,总量占比则更高。
正如佛山的崛起所示,未来在中心城市、城市群内部,有望涌现更多的二级梯队。一个高度发展的城市群,除了需要单核支撑,也离不开众星拱卫。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香港、深圳、广州是第一梯队,佛山、东莞则是同样不可或缺的小兄弟。这一来是因为,超大、特大城市本身是有效率边界的;二来是因为,都市圈、城市群内部只有合理分工、协作,才能把规模优势做到极致,比如深圳的很大一部分转移产业就流入了东莞,这其实是共赢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级城市“内部崛起”成中国城市群发展新趋势
事实上,前几天发布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拓宽城市间流动空间。因此,在城镇化迈入都市圈、城市群时代,相较于中心城市的继续做大做强,一个更大的看点是,更多城市群内部的二级城市将崛起。如目前长三角的南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GDP也都在8000亿元以上。
我们评价一个城市群的发展潜力,不仅要看中心城市的能级,也要看其内部的城市发育梯度是否完整。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优秀的城市群,必定是既有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顶级中心城市,也有能够形成合力分工的次一级城市。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率先上升到国家战略。因为其他城市群,目前都很难做到两头兼顾。
□朱昌俊(媒体人)
编辑:王霄 李碧莹(实习生) 校对:李世辉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