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说| 业绩预增2倍也没用,安科生物最大短板明显
安科生物(300009.SZ)交出了2020年度的成绩单。这家公司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3.50亿元至4.20亿元,同比增加181.20%至237.44%。
对此,资本市场反应较为平淡,原因在于安科生物业绩增长除了生长激素等产品销售增长贡献外,也有2019年计提了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当年业绩基数较低的因素。
从股价表现看,同样以生长激素为主营业务的长春高新(000661.SZ)去年去年累计涨幅达101.16%,安科生物同期仅为27.45%。安科生物不被市场买账的原因是什么?
起大早赶晚集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可促进人体骨骼发育,适用于矮小症等疾病的治疗。业内普遍认为国内生长激素渗透率较低,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粉针、水针和长效剂型是生长激素的三种剂型,长效生长激素是最新推出的剂型,患者依从性较好,单价较高市场份额较低。水针则相较粉针在药物活性、稳定性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存在一定替代效应。Wind医药库数据显示,2019年生长激素水针份额达61%,粉针份额达38%,长效剂型占比仅1%。
安科生物是最早涉足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的药企之一。1999年,安科生物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获准上市,此时距离安科生物成立仅5年。当下的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其子公司金赛药业首次推出生长激素(粉针)的时间是1998年,仅比安科生物早了1年。
近20年后,生长激素市场已风云变换。2019年样本医院生长激素市场中,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份额达75%,安科生物仅有14%。这样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研发效率。在金赛药业推出生长激素(粉针)后,2005年推出生长激素(水针),2015年推出长效生长激素;安科生物直到2019年才推出生长激素(水针),距离其首款生长激素上市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
自金赛药业2005年推出生长激素(水针)以来,长春高新成为这一产品的独家供应商,独占时间超过10年。2015年外企诺和诺德生长激素水针(水针)上市,也未对长春高新占优局面构成威胁。
“起了大早,赶个晚集”。安科生物生长激素(水针)姗姗来迟,使其在生长激素市场远远落后于直接竞争对手。
此外,目前国内生长激素水针(水针)市场正由“蓝海”变为“红海”。除长春高新、诺和诺德、安科生物有生产内生长激素水针(水针),上海联合赛尔的水针剂型目前也已进入申报生产阶段,预计参与竞争国产厂商将进一步增加。
即使安科生物在生长激素(水针)上实现了追赶,其在长效生长激素的开发进度仍然落后于长春高新。针对生长激素(水针)开发中,与直接竞争对手出现超过10年的研发落后,很难不让投资者质疑安科生物的研发效率。
先发优势不再
除了最重要的生长激素,安科生物其他立项开发的产品也令人担忧。如安科生物重点研发的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靶向HER2单抗、靶向VEGF单抗、以及目前市场关注度颇高的PD-1单抗。
其中安科生物PD-1单抗目前尚在临床I期试验阶段。另一边,在刚刚结束的国家医保准入目录谈判中,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百济神州(06160.HK)的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君实生物(01877.HK)的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最终顺利入围医保目录。信达生物(01801.HK)的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早在2019年医保谈判中就已入围。
PD-1单抗是国内市场最大的生物药品种之一,也是药企“扎堆”立项研发的品种之一。率先获得批准的4款PD-1单抗药物将有望以价换量,成为市场头部品种。对于研发进入落后的药企而言,PD-1单抗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很明显,对安科生物甚至连“喝口汤”都是奢望。
HER2单抗市场也已经被其他国产厂商先行占据。2020年6月19日,三生国健用于治疗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药物伊尼妥单抗(商品名:赛普汀)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2020年8月14日,复星医药(600196.SH)旗下复宏汉霖开发的第二款生物类似药产品曲妥珠单抗,(商品名:汉曲优)获得NMPA批准,用于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转移性胃癌的治疗。
国内VEGF单抗也出现类似情况,包括恒瑞医药(600276.SH)、信达生物等公司有相关产品上市或正在开发阶段。目前安科生物HER2单抗已经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入组;VEGF单抗的III期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
安科生物已经失去了单抗药物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单抗药物或将面临集采的背景下,这些产品前景不容乐观。
“心猿意马”
从安科生物20余年的发展看,没有集中研发力量开发生长激素,却“心猿意马”不断并购涉足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医学检验、细胞治疗等诸多领域是导致其掉队的主要原因。
券商研报显示,2000年后安科生物开始频频出手,2001年收购中成药公司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2002年收购化学药公司安徽安科恒益药业有限公司、2014年通过控股子公司安徽鑫华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涉足基因工程药物开发,2015年收购多肽药公司上海苏豪逸明制药有限公司(下称苏豪逸明),并参股细胞治疗(CAR-T)公司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核酸检测公司无锡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德美联)。
最近的两起并购对安科生物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2019年安科生物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1.83亿元,无形资产减值损失1.60亿元,导致2019年度业绩同比下降,其中中德美联,苏豪逸明2019年利润增速不达预期是主要原因。
诸多协同性并不大的自板块,分散了安科生物的研发力量,这或许是安科生物研发效率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的原因之一。
截至1月21日,安科生物报报收15.4元/股,市值210亿元;对比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目前市值达1867亿元,差距明显。
- 标签:五杀影院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