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馆文化

实现创新发展 科学普及不能落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科技发展的历史上,每逢新科技出现,总会有人打着新科技的幌子,搞骗局、传谣言,也有一些不法商家惯于玩概念、蹭热度,开展所谓‘借势营销’。当李鬼登堂入室,李逵反而欲哭无门,不但对社会生活造成危害,而且搞混了人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伤害人们对新科技的热情。”

  每年一次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即将落下帷幕。在过去的几天里,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与人们见面。被展示的既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嫦娥四号探测器这样“高大上”的科技成就,也有“氧健康舱”“爬楼神器”这样“接地气”的创新成果。

  从多方报道来看,本次科技周上,“胶囊胃镜机器人”、会背三字经的机器人“小笨”等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尤为吸人眼球。这固然与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心理有关,更重要的是这些科技成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找准了科技融入生活的接口。这也充分说明,当科技创新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容易赢得百姓关注,也正是这种关注为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营造了必要的舆论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科技周将主题定为“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明确地揭示出了科普的重要意义。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应被放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科学普及又包含多层面的内涵,既有科学精神的诠释和宣传,也有科学知识、科学史的介绍和传播,更有针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解读。

  当下,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等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们有时候将其调侃为“科技神器”或“黑科技”。其实,“神”也罢,“黑”也好,都说明在大众眼中这些科技产品具有一些神秘感。

  正因为如此,新时代的科普工作应对此格外关注,并加以深入解读。既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清楚新科技的原理,更应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新科技的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向。对于基因技术、机器人等引起持续争议的伦理和文化话题,更应本着客观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加以分析,澄清误解,消除疑惑,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以及对科技造福人类的信心。

  加强科普的意义还在于帮助人们划清“新科技”与“伪科技”的界限。在科技发展的历史上,每逢新科技出现,总会有人打着新科技的幌子,搞骗局、传谣言,也有一些不法商家惯于玩概念、蹭热度,开展所谓“借势营销”。从早些年的“电脑算命”到“纳米按摩椅”,再到这些年的“量子抗癌吊坠”“暗物质洗发水”“石墨烯内衣内裤”等,当李鬼登堂入室,李逵反而欲哭无门,不但对社会生活造成危害,而且搞混了人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伤害人们对新科技的热情。

  只有把新科技的科普工作做到位,才能避免骗局和谣言在科技发展之路上恶意“抢跑”,从而为科技创新以及将其应用于生活营造良好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们的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到科技发展进步的动力和耐力,新科技“深度科普”必须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成为打着新科技招牌的骗局和谣言的“重点目标”。因此,今天的科普工作不应忽略老年群体,而要结合老年人认知和心理特征,开展精准的科普工作,避免老年人成为不良之徒以新科技之名行骗的重灾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