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制品

诗缘情而绮靡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作者:吴相洲(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一句因准确揭示出诗歌特征而备受后人关注。然而对该句含义,学人理解各异,且古今不同。盛唐以前,“绮靡”普遍被当作正面评价,盛唐以后转为负面,甚者被认为坏了诗教。到现代又转向正面,“缘情”被看作突破儒家“诗言志”传统,“绮靡”高扬了诗歌艺术价值,是诗学革命,是文学自觉。虽有学人指出明清诗评家鄙薄“绮靡”实为误解,今人高扬“缘情绮靡”是过分阐释,但剖断不清,语焉不详,未能清楚揭示误解原因及过程,未能举出过分阐释之重要理据。至于“缘情”和“绮靡”有何关联,更无清晰揭示,因此也未能指出陆机这句话在诗学理论上的真正贡献。

  其实,“诗缘情而绮靡”就来自《毛诗序》有关诗乐的两段表述,没有任何突破,只因表述简洁,使人耳目一新,以至于忘记了这句话从何而来。《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耳熟能详,为何学人读不出和“缘情绮靡”存在关联呢?因为他们没有打开一个视角,没有把诗看作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环节,在“志”“情”“言”“声”“歌”“音”“乐”“舞”体系中去看“诗”。在《毛传》看来,“诗”是内在意志的外现,即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怎样“之”,怎样“发言”呢?那就要靠“情”来实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所以“诗缘情”,就是“志”因“情”“发言为诗”的意思。“言”写在纸上为“诗”,长声去读(咏)为“歌”。“歌”仍不足以充分表达情感,就会手舞足蹈,情感活动自然升级,即所谓“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意志和情感,一体两面,“诗言志”就诗发生根源而言,“诗缘情”就诗发生过程而言,两个角度说的是一件事。李善注解就很简单明了:“诗以言志,故曰缘情。”总之,陆机“诗缘情”不过是将《毛诗序》有关诗歌发生的表述凝练成三个字而已,看不出有什么抑“志”扬“情”意思在里面。可惜现代人望文生义,强作分别,平添障碍。

  “绮靡”同样来自《毛诗序》。序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句话出自《礼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