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受访者建议将乘车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行为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哪些行为是有必要被纳入进来的?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1%的受访者支持将乘车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3.7%的受访者认为能更好地引导公民规范个人行为。
北京某高校学生黄真认为,交通违规、高铁霸座闹事、乘车逃票等行为应该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浙江杭州某教育机构教师沈楠(化名)希望把过马路闯红灯、开车闯红灯、开电瓶车载人和乱扔垃圾等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哪些日常行为有必要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调查显示,支持将乘车逃票行为纳入进去的受访者最多,达64.1%。其他行为还有:不良消费记录(54.5%)、电商违规销售(53.8%)、网络借款不还(45.6%)和公共交通霸座(44.4%)等。
江苏常州某国有银行基层员工王洁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要有所区分、有所侧重。除了已有的征信项目外,长时间拖欠水电费、机动车驾驶中严重违法行为等,都可以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现在各部门之间大都实现了联网,跨部门的信息收集的协同基本可以做到,这是个人征信系统发展的前提条件。
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3.7%的受访者认为能更好地引导公民规范个人行为,51.7%的受访者觉得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个人信用情况,46.8%的受访者认为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
黄真觉得,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可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减少失信行为,让个人的信用状况得到更准确的反映。
沈楠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可以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和公共意识,“不仅仅是欠款这样的原则问题,更有不让座、乱扔垃圾这样的道德问题”。
朱巍认为,从积极方面的影响来讲,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做了结合。但他同时指出,这可能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打着个人征信的旗号,能收集很多个人的信息。但是,目前个人信息保护在法律规定上到位了,在技术和制度上可能还没有到位。另外,现在管理这个问题的部门太多了,很多部门都在搞相关的立法,一个简单的行为都要各部门联合处罚,有点过重了”。
调查中,51.5%的受访者认为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会影响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自由,47.5%的受访者觉得可能会对部分群体造成误伤, 27.6%的受访者觉得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
王洁认为,日常生活行为种类繁多,如果各部门都想把负责监管的内容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也会导致监管缺失,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出现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情况,导致初犯者没有改过的机会。
黄真建议,将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要选择合适、准确的评价标准,不能随意扩大征信范畴,“希望多开座谈会,听听普通公众的意见和对具体指标的看法,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29.5%,80后占49.8%,70后占14.1%,60后占4.6%。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