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掀ETC“争夺战”折射监管真空 过度营销致行业乱象丛生
日前,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相关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其中汽车2.5亿辆。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今年底前“使用ETC比例达到90%以上”等政策红利,对ETC市场的“蛋糕争食战”愈演愈烈。
在各家银行“跑马圈地”的同时,也存在各出奇招“拉客”的情况,折射出ETC营销中的种种乱象。过度盲目和不理性的ETC营销行为,已经引得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满甚至反感。
花式营销频“挖坑”
7月25日,在湖北武汉汉蔡高速琴台收费站,有车主发现数名身穿“稽查”字样反光背心的人员手持红色手牌示意过往车辆靠边。停车之后,车主才发现这些人原来是某个银行的员工,他们拦停车辆,只是为了向车主推销ETC业务。
涉事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稽查服是收费站发放给他们的,穿稽查服是“出于安全考虑”,目前ETC有安装活动,他们此举至少是为过往车辆“提供免费安装福利”。
非国家公务人员乱穿制服,何况还是用于营销,此事件经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发酵。
“我一个普通市民,看到穿着稽查衣服的人拿着停车牌,随便把人拦下来办理ETC,你说我是办还是不办呢?”面对市民提出的质疑,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随即作出回应,并专门发布《关于“银行员工穿‘稽查’制服拦车办ETC”事件的相关说明》。《说明》指出,银行个别工作人员混穿具有行业特征的服饰并随意拦车,给司乘带来了困扰。事情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对涉事银行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同时,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加强ETC推广宣传管理。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银行在推广ETC时营销手段花样频出。在某些地区,一些银行甚至人上街头唱歌打快板宣传……究其原因,既有政策因素,也有银行自身对车主客户的需求因素。
一些机构宣称ETC“极速办理”“3个工作日办理完毕”,但实际办理过程中发现并非如此。在消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有用户反映在微信ETC助手支付99元申请办理ETC,当时承诺7—15个工作日审核完毕,但30天时进度仍为审核中。
此外,“捆绑消费贷”现象也值得重视。有车主在银行用借记卡办理ETC业务时,莫名被银行强制捆绑了消费贷,且年利率较高。有业内人士称,发卡银行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但这样的做法,显然已侵害到客户的合法权益,说到底,是银行的私心在作祟。
推广ETC,普及无卡支付和不停车收费,是惠民之事,在此过程中银行也发展了新业务,成了获益方。但在此情况下,银行一边想分食ETC支付这块大蛋糕,一边却打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意,靠“套路”与“陷阱”陷消费者于不利,吃相实在是难看。
金融应用“空白”需填补
8月29日,交通运输部通报,截至今年8月27日,全国ETC用户累计达到11587.77万,完成发行总任务的60.71%。此外,到2019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将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实现ETC全覆盖,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
针对近期有用户ETC卡被盗刷,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指出,ETC卡并不是普遍存在盗刷风险。目前ETC卡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交通行业早期发行的单用途ETC卡。此类行业储值卡已停止发行。第二种是交通行业与银行联合发行的记账卡。第三种是交通行业与银行联合发行的二合一联名卡,即在普通银行卡上集成了ETC功能。前两种卡都不存在盗刷的风险。只有第三种卡,如具有银联“闪付”功能且开通了“免密、免签”服务,就存在盗刷风险。
“如用户确实需要,发行时应默认关闭‘闪付’及‘小额免签免密’服务。交通运输部也提醒使用‘二合一’联名卡的ETC用户,尽快拨打开卡行的客服电话关闭‘双免’功能。” 孙文剑表示,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督促停止发行“二合一”联名卡。
高速公路ETC发行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严格落实ETC申办查验,保护国家财产同样也是每个发行平台应尽的义务。
专家认为,当前银行ETC业务推广,虽然短期内办理人数激增,但要真正留住用户,还需进一步完善ETC的应用场景以及银行的各项增值服务。此外,对于目前推广环节存在的种种“套路”,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相关部门还应继续丰富ETC的功能,拓展ETC应用范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朱涛说,例如,银行若能抓住ETC收费场景的流量入口,加大个人客户深度挖掘,进而切入到个人理财、保险等综合场景应用,未来潜在收益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因此,在推广ETC的同时,银行配套的增值服务也要跟上。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