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进击 银行消费贷收缩
胡艳明
吸引了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的争相涌入的消费金融市场,在2019年上半年呈现出了怎样的战况?
记者根据中报不完全统计发现,在公布个人消费贷款数据的上市银行中,大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尤其是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多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出现反弹。
不过,在银行出现收缩之时,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速亮眼,在个人消费市场攻城掠地。其中,已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破百亿,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同样迅猛。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收缩战线
从过去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均由商业银行主导。曾经,信用卡凭借支付便捷、使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银行零售业务主力军之一。
同时,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兴起,多家银行开始重点发力消费信贷领域,推出相关消费信贷产品,以弥补在消费场景及用户体验上的短板。但是,在延续了几年高增长之后,多家银行陆续呈现收缩趋势,尤其在2019年中期报告中,愈加明显。
根据中报,今年上半年,“宇宙行”工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份额出现减少。工行个人消费贷款1927.87亿,比上年末减少113.75亿。在个人贷款中占比从3.6%进一步下滑到3.2%。
此外,建行2019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1682.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18.55亿元,降幅19.92%。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建行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由去年末的1.10%攀升至本次报告期末的1.45%。对此,建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在业绩发布会上回答经济观察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是因为建行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强化了风控模型。
对于不良率攀升,靳彦民表示,报告期内建设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有所下降,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缘于近年来零售业务存量大、增长快,而市场竞争激烈且受一定政策影响,所以准入门槛发生了一些变化,违约概率有所提升。
靳彦民称,这一现象有一定的阶段性,但不具备发酵性,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上升较快,但其表示今年总体趋势可保持稳定。
中报显示,农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655.7亿,以75.61亿增量居四大行首位,但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从3.4%下滑到3.3%;不良率也在提升,从0.81%上升到1.03%。邮储银行其他个人消费贷款(除个人住房贷款外的个人消费贷款)微增10亿左右,占比也从2018年末11.88%下滑到10.84%。
而中行和交行未披露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在股份制银行中,“新一贷”是平安银行主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2019年中的余额达1533亿,较去年年末贷款余额略有下降,在全部贷款中占比从7.7%下滑到7.4%,同时不良率从去年年末1.0%增加到1.13%。
对此,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新一贷”通过在销售、面谈面签、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层层把关、相互衔接,利用行业先进的评分卡技术和多维度的风险监测体系动态地调整风险政策。“本行主动严控共债客户,全面升级排查手段与防控力度,同时加大催清收资源投入,强化、细化多维度催清收举措,将资产质量稳定在合理水平上。”平安银行称。
中信银行2019年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则达到2081亿,增长42.51亿,但是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也出现下降,从2018年末13.7%下降到12.6%;光大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35.8亿,较上年末减少18.45亿。
曾经,A股上市银行中,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在2018年表现迅猛,均突破千亿大关,光大银行由2017年末的 361.66亿增加到 2018年末的1254.25亿;上海银行692.53亿增加到1574.76亿,实现翻倍;江苏银行从584.80亿增加到1056.46亿,几近翻倍;宁波银行由 873.01亿增加到1149.75亿。
而根据2019年中报,上述五家银行仅江苏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余额1299.9亿,增加243亿,在所有贷款中占比有所上升,从11.88%提高到13.45%。
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118.95亿,在所有贷款中的占比从26.80%下降到21.90%。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624.47亿,较年初略增,但占比下滑,从18.51%下降到17.66%,同时不良率也从去年底0.52%上升到0.89%。
消费金融公司进击
不同于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收缩,公布经营业绩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多家在总资产、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增长较快。
作为商业银行消金业务展业的重要补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经营除房贷和车贷以外的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如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事项的贷款。
总体来说,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中小消费金融公司增速仍迅猛。截至2019年年中,公布总资产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除了海尔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外,14家消金公司总资产同比2018年末呈现增长。
位于第一梯队的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增长26.10%,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增长46.78%;而锦程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增速分别为 176.66%、146.82%、101.92%。
共有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总资产破“百亿”,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和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其中,招联消费金融为766.346亿元,其次为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511.112亿元,第三位兴业消费金融的总资产309.79亿元。
除了总资产,上述三家消费金融公司营收也排在前三位。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分别为46.061亿元、44.085亿元,排名第三的兴业消费金融营收20.88亿元。
净利润方面,2019上半年,净利润排行前五名的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7.098亿元、4.42亿元、3.016亿元、1.388亿元、1.281亿元。
对于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7.6%,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表示,2019上半年,马上消费金融主动降息让利,息费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下降19.03%。“在息费定价主动调整情况下还能够收入保持一定增长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净利润3亿多这是有含金量的盈利,因为这是在息费调整、贷后成本、融资成本、科技和银行成本不断上涨情况下所取得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净利润增速超100%,其中锦程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5家公司2019上半年的净利润超过该公司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
攻守与进退
虽然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但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体量与部分大中型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仍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总资产保持了增长,但与银行优势的资金成本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在资金成本方面不及银行具有先天优势。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认为,在总资产增长的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仍然面临融资渠道缺乏、资产端受制于银行,获客成本高,消费场景竞争趋于饱和等问题。
其中,资金成本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难题之一。除了股东增资,消费金融公司也在积极探寻多元化融资渠道,部分实力较强的公司还可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发行ABS、金融债券和银团贷款等多种方式融得资金。
截至目前,已有12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行ABS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又一融资的重要渠道。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发行ABS。
赵国庆透露,马上消费金融在10月初前后将发行首期规模20亿以上的ABS,目前已获得银行同业授信及联合贷款授信的金融机构近200家,还计划引进持牌金融机构股东,并进行增资。
尽管份额在收缩,银行似乎仍然透露出不会放松个人消费贷款的份额的信号。“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包括现在推进的个人快贷,包括信用卡部分、小微快贷部分,形成零售板块上的百花齐放。”建行副行长廖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希望挖掘更优质客户。面对当下经济形势,“我们选择客群上移。”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称,未来要主动客户上移,少挣钱,保护好风险。
赵国庆分析认为,“效率指标和成本指标综合起来,会让有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客户上移可能。否则消费金融公司一味的下沉,那最终就是死路一条。越下沉客户不良越高,融资成本还高,风险也高。”
一边是银行的业务收缩;一边是消费金融面对着的巨大的发力空间。未来,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是否会呈现交集,仍有待观察。
另外,对于消费信贷及部分信用卡不良率上升问题,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9月11日表示,监管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的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去挖掘这一市场。他同时强调,发展相关业务发展必须符合规律,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来进行。
肖远企表示,消费金融、消费信贷不能因为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高了就不做,“银行不做还有别人做”。在他看来,如果银行等正规机构做好消费金融贷款,能够对不良的市场参与者形成“挤出效应”,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