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另类!《天使之骨》登台保利剧院
今明两天,由作曲家杜韵作曲、罗伊斯·瓦弗瑞克担纲编剧的当代歌剧《天使之骨》将在保利剧院上演。这部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力作,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人口贩卖”这一尖锐的社会现实问题。此次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亮相,是该作品在中国大陆首次上演。
剧中,一对陷入财务危机的夫妇,在自家后院遇见了两位受伤的天使,他们“救助”了天使,为其治愈伤口清洗身体,但随后这对夫妇把天使锁在地下室的菜窖里,认为可以使自己富裕而体面的机会来了。作曲家杜韵介绍,《天使之骨》将被贩卖的女性塑造成天使,观众在观演时也会感受到整个故事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开,当歌剧结束后发现剧中的故事似乎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带给人的思考却真实可寻。
虽然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但《天使之骨》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不远。杜韵对这一点感触很深,“在创作这部歌剧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很多类似的事件,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表现形式。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部歌剧在世界各地上演时,当地的观众都能寻找到共鸣,甚至能突然意识到这样的事距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杜韵也认为,社会问题往往不单单是“对与错”和“善与恶”这么简单,“我们想呈现这样一部复杂的作品,这也是一个世界性话题。”
剧中音乐很有特点,不仅有女中音、男中音、男高音等美声唱法声部,还在塑造“女天使”这一角色时使用了庞克歌手这一歌剧中很少出现的声部。杜韵说:“作曲家不会为了新锐而新锐,使用庞克歌手来塑造女天使这一角色也是出于角色需要。这是一个相当于受害者的角色,她忍受着很多痛苦的折磨,需要用庞克这种方式在舞台上实现呐喊,传统的美声唱法显然不适合表现这种歇斯底里。”此外,杜韵将管弦乐、电子乐、中世纪复调、格列高利圣咏、独立摇滚、卡巴莱歌舞等元素也融入这部歌剧中,从听觉上极大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
对北京国际音乐节而言,选择《天使之骨》绝非偶然。2002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贝尔格表现主义歌剧《璐璐》带上国内舞台,此后的历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诸多风格的歌剧作品被搬上舞台,不仅令观众领略到歌剧艺术的历史沿革,同样也令观众感受到歌剧作品的风格迥异。杜韵是继周龙后,第二位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华人作曲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周龙正是凭借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共同委约创作的歌剧《白蛇传》获普利策音乐奖。(记者 徐颢哲)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