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生的蜀山样本
作为光彩事业,慈善如何创新传统思维,精准助力民生事业发展?作为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如何进村入户,让更多服务对象受益?带着这些问题,《慈善公益报》记者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创建的“慈善服务综合体”中找到了答案。
创办“慈善服务综合体”的初衷
随着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型,人们清晰地看到了传统模式的不足和问题,比如,有些慈善工作较大程度上还需依赖政府推动和支持;比如,如何调整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还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又比如,运用科技信息的手段滞后。此外,在协调方式和服务模式上也还有些呆板、陈旧等等。鉴于此,合肥市慈善总会、蜀山区民政局召开研讨会分析研究。他们感到,如果成立一个服务综合体,把各种社会力量集中于此,让慈善在这个综合体中充分发挥作用,一定能改变现状,提高效能。为了这个初衷,他们从“三个转变”入手,即:由传统的“款物捐赠”向“捐资金、捐物资、捐服务时间、捐技术等”转变;由单一的做慈善向“慈善事务接待、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强化、慈善业务开展”转变;由简单的救济穷人向“帮特困、扶贫弱、助急难、补短板”转变。
据介绍,第一个转变,是动员社会力量,有钱捐钱,没钱捐时间、技术等,让志愿者拿出自身所长为老弱病残者服务,为慈善服务,目的是营造慈善氛围,提升慈善理念;第二个转变是整合慈善资源,让慈善真正走进基层,目的是集中有限善款做大事,完善慈善功能;第三个转变是大慈善观,让慈善精准为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慈善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慈善作用。
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慈善服务综合体”与政务平台接轨,最大优化慈善的社会服务效应,使其服务更精准、更全面、更高效。工作人员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这个“综合体”成立两年左右,已有万余名爱心人士及几百家爱心企业积极参与,除了捐资捐物,“综合体”还为困难群众开展维修电器、上门体检及心理疏导等服务项目,多方位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让“综合”更好服务慈善
“慈善服务综合体”成立后,他们立足“最大化、最精准、最高效率”的目标,在“综合”上下功夫,于“服务”中求效益,并完善了“慈善帮困、慈善文化、慈善环境、慈善服务”如何与资源的衔接制度。
首先充实“综合体”的内容。为方便记忆,他们用“红、黄、橙、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标志服务目标。《慈善公益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红色代表党建品牌引领。即在街道和社居委中,深入细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用“初心”的坚定信仰,教育大家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上,以民生至高,积极动员辖区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服务;橙色代表志愿服务。即在社区组织辖区内党员、居民代表、大学生志愿者、专职社工等组建“救急难志愿服务队”,立足困难群众需求,开展急难救助、志愿帮扶服务;黄色代表重点帮扶。即在社区针对低保户、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重点救助对象开创黄灯户管理,联动“救急难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人文关怀活动,实现“补短板、托底线”精准民生救助;绿色代表心理关怀。即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入驻社区,开设心理辅导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铺就心理咨询绿色通道,为救助家庭提供心理慰藉与心理疏导;青色代表少儿发展。即社区积极嫁接社会资源,关注社会救助家庭青少年发展成长,动用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采取点、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慰问和一对一重点帮扶;蓝色代表健康生活。即社区为救助居民量身打造专属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等,综合医疗资源定期为救助群体提供健康生活服务,让急难防患于未然;紫色代表文体娱乐。即社区开展各种寓教于乐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帮助社会救助家庭走出小家进大家,为困难居民带来更多的“文化福利”。这“七种颜色”是“综合体”的主要实践内容,他们每年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查充实内容,使“综合体”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据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综合体”开展急难救助28次,志愿帮扶服务50余次,开展民生服务活动127次,并与三彩育心心理咨询师共同治愈多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走进笑童颜听障儿童康复中心、至爱阳光康复机构、省立儿童医院脑瘫科等单位慰问和帮扶困境儿童,定期为社区救助群体提供免费义诊等。
“慈善服务综合体”的“善”效应
“综合体”不拘泥于财物捐赠,而是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实施精准救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和能力参与到慈善行动中来,最大优化慈善的社会服务效应。《慈善公益报》记者在社区看到,许多地方都将合肥市慈善总会“31个重点慈善项目”制成宣传画张贴在宣传栏内,群众不仅喜欢,还根据自身力量参与其中。此外,蜀山区第二家“慈善服务综合体”揭牌当天,就募集善款58.14万元,其中物资1.8万元。
蜀山区某社区居民小殷(化名)天生脑瘫,本该生机勃勃的时光被禁锢在行动不便的身体里,日复一日虚度光阴,直到不久前,在竹荫里社区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参加免费电脑培训班的机会,学成归来,他开了一家小店维持生计,黑白的人生才有了色彩。
在蜀山区,“善”效应也在渐渐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以至让“接受者”转变为“给予者”。武美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她曾是一位重症病人,游走在死亡的边缘,幸运的是,来自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向她伸出了援手,帮助她战胜了病魔。“重生”后的武美以反哺社会为己任,一直活跃在慈善一线,为300多名病患募集善款,给病床上的他们带来希望,此外,她还领养了一位残疾儿童,毫无保留地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用武美的话说,对于身处困境的人,她感同身受,她有过雪中送炭的幸福经历,也很想把这种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发扬合肥悠久浓厚的慈善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瑰宝要深入研究,弘扬广大,推进慈善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让慈善事业真正深入人心,我们还要创新综合体的运营理念、载体平台、方式方法等,向常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利用好新媒体,把慈善效应扩大化。”蜀山区慈善服务综合体的工作人员对这种创新慈善模式倍有信心,“慈善服务综合体项目会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在各个社区推广,为辖区里的居民增加爱心、增加希望、增加机会、增加收入、增加福祉,最终增加幸福。”
合肥市慈善总会会长董昭礼在调研“蜀山区慈善服务综合体”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综合体”是新时代慈善事业的一大创新,是慈善工作走进基层的重要平台,是慈善精准助力民生的具体措施。希望“慈善服务综合体”在全市的街道、社区和村镇开花结果,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刘福享 记者 王希文)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