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该不该叫外卖?
近些天,全国多地迎来寒潮天气,许多人当起“宅男”“宅女”,吃喝全靠外卖。而在网上,“外卖小哥风中寸步难行”“恶劣天气应不应该点外卖”等话题也登上热搜。有人认为,这种天气,消费者应将心比心,不点或少点外卖。也有人表示,消费纯属个人自由,外卖小哥本就以此为生,外卖量大减,收入何来?
这类争论并非首次出现。天气恶劣,确实会给户外工作者带来风险,此前台风季时,就发生过外卖小哥遇险身亡的悲剧。舆论场持续关注这一话题,体现了人文关怀。但话又说回来,对任何一个劳动群体,安全和收益都是重要关切。与其争论“二选一”,不如想一想如何追求两方面的均衡,让“不出工,没负担;出工者,有收益”成为可能。
反观现实,短板显而易见。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资料显示,在特殊天气劳动保护方面,除了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宁波市特殊天气劳动保护办法》以外,国内尚无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这意味着,不论是外卖平台完善管理,还是外卖小哥维护权益,都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另一方面,外卖平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天然追求利润,指望平台自发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保障员工权益并不现实。尤其是跟平台比起来,小哥处于劣势地位。在按单计价、迟到罚款、不干走人等规矩之下,大多只能“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
先行一步的宁波,针对高温、低温、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强对流、大气重污染等八类特殊天气,要求企业对从业者实施有效的劳动保护。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最高将被处以3万元罚款。这对各地不乏启示意义,期盼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跟进,因地制宜地出台法律法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更多外卖平台完善自身的管理办法,也才能让那些想维权的从业者真正有底气。
“如果大家都不点外卖了,我们靠啥吃饭呢?”“我们风里来雨里去就是为了赚钱,顾客有吃饭需求,外卖员就有义务送餐。”从外卖小哥的反馈看,苦点累点没什么,只是希望多赚点,这就是他们再朴素不过的想法。制度短板要补,消费者的理解同样必不可少。遇到极端天气,大家视情况点外卖,点了就多一些理解,别为迟到几分钟而斤斤计较,记得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当制度愈发完善、人心愈发温暖,以快递小哥为代表的辛勤劳动者,势必会有更强的获得感,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社会。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