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加强规范机制砂石行业
工信部日前联合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铁集团印发《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产品质量符合GB/T14684《建设用砂》等有关要求,高品质机制砂石比例大幅提升,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超大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40%,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生产的机制砂石占比明显提高,“公转铁、公转水”运输取得明显进展,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化、绿色化、质量高、管理好的示范企业。
在建筑中,砂石是构筑混凝土骨架的关键原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颗粒增强、承受外压作用,关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每消耗1吨水泥需要配6吨至7吨砂石骨料。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砂石生产国和消费国。2018年,全国砂石产量达200亿吨,占世界总量50%,产值近2万亿元,企业约1.3万家。
建设用砂石包括机制砂石、天然砂石两类。过去以天然砂石为主,主要源于山川河流,随着天然砂石资源枯竭、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和建筑工程需求量持续增加,机制砂石逐渐替代天然砂石弥补市场需求,目前机制砂石已占建设用砂石的近70%。
“近年来,机制砂石生产由简单分散人工或半机械的作坊快速转变为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工厂,行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仍面临质量保障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绿色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机制砂石行业在生产、管理、环保等方面两极分化严重,部分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质检体系不完善、产品难追溯,砂石质量问题已成业界关注焦点。同时,机制砂石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但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小散乱现象突出。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既充分考虑了当前统筹布局问题,也考虑了长远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考虑了形成管理合力问题。
为了扩大机制砂石供给能力问题,《意见》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增加采矿权投放,支持大型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优质产能;加强贵州、安徽、江西、湖南、广西、河北等资源丰富地区和需求量大地区的衔接,沿主要运输通道布局一批超大型企业;支持就地取材,利用开山、道路、隧洞、场地平整等建设工程产生的砂石料满足建设需要;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自建铁路和国家铁路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推广集装箱铁公联运等技术方案。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