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把握时代脉搏,践行"四力"要求 
1
把握时代脉搏:鲜明政治导向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新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的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主题,全景式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以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铺陈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选题重大、气势恢弘、制作精良,基本可以代表中国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的最高水平。
新闻的议程设置和政治导向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思想水平,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团结、和谐、进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相关纪念报道关注重大历史课题,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真实记录社会发展,有效增强了民族自信。
“扶贫”主题相关新闻
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特稿《十八洞村这五年》获得一等奖。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其脱贫实践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在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决胜2020——脱贫攻坚展”上成为全国村级脱贫样本。主创团队在5年时间里,一直坚持用镜头忠实记录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用事实雄辩地说明——十八洞村脱贫不是“搭风景、造盆景”,更没有搞“特殊化”。一手数据历历在目,新闻叙事严谨而生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获奖作品紧紧地契合了这一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且选材典型、用数据说话。
2
树立模范:积极实践导向
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公共新闻学之父)提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视频新闻具备很强的传播价值和公共属性,应发挥积极的实践导向作用,引导大众、鼓舞大众。
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当代中国的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广播电视新闻也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本届电视专题的获奖作品通过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塑造时代楷模,通过报道平凡人的光辉故事,彰显人文关怀、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整体的新闻叙事注重实践导向,鼓励、发现和报道关注度高、示范性强的问题。
湖南广电的《十八洞村这五年》正是其中的典范。十八洞村干部群众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整村脱贫,并形成了紧扣“精准”魂、除去“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走好“特色”路5条基本经验。2014~2018年的5年时间里,湖南省全省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3.86%, 14个贫困县按计划摘帽,37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湖南省提炼总结出的“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3
践行“四力”:精湛业务导向
电视专题获奖作品注重鲜明的业务导向,意在激励记者培养扎根基层的“脚力”,在复杂现实中捕捉线索的“眼力”,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作答的“脑力”,善用镜头说话、勇于创新的“笔力”。
《十八洞村这五年》节目报道团队冒酷暑、斗严寒,坚持5年持续拍摄记录十八洞村的变化,充分体现记者编辑扎根基层的“脚力”;节目内容没有仅仅停留在展现十八洞村脱贫成绩的简单层次上,而是深入扶贫一线找矛盾、找冲突,体现了记者充分认识精准脱贫工作艰巨性、复杂性的“眼力”;报道团队紧扣总书记提出扶贫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既关注十八洞村脱贫的个性故事,又提炼出贫困农村发展的共性特征,体现记者编辑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作答的“脑力”;节目善用镜头说话,文风朴实、画面精良,不断以矛盾冲突推动叙事逻辑,体现记者编辑对电视专题语言熟练把控的“笔力”。
西藏广播电视台的《总书记,您好!我是来自玉麦的卓嘎》获得三等奖。作者从2018年全国两会前两个月就蹲守在玉麦,纪录卓嘎的日常生活和履职历程。该片主题突出、情感真挚、制作精良,是本次参评作品中人物题材专题报道中的精品。
综上所述,本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获奖作品在主题上能把握时代脉搏、政治导向和大局意识,同时以细腻的角度、翔实的数据树立时代楷模,倡导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制作团队有扎根基层的“脚力”、捕捉线索的“眼力”、深入思考的“脑力”、对电视专题语言熟练把控的“笔力”,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评奖过程中,评委也注意到几个亟待完善的问题:
其一,有优秀作品在申报阶段没有注明“纪录片”类型,因为长度的限制,很遗憾地与奖项失之交臂。这一方面需要更完善的组织申报辅导工作,另一方面,制作单位也应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敏锐地感知到传统电视节目传播渠道和用户收看行为的变化,改变“鸿篇巨制”更有“分量”的传统观念;
其二,未来的中国新闻奖评奖将在“技术”层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和实施办法,例如查重、错字别字、标点符号、规范用词等,新闻从业者应足够重视。不能因为是以视觉表达为主,而忽略对文字表达规范性的要求,应该多深入基层,尽可能掌握一手资源;
其三,“用数据说话”应引起重视。在本次获奖作品中,有很多基于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报道,使得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更为精确,真实可信,说服力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新闻”的浪潮扑面而来,众多互联网媒体、新媒体早在2011年就开设数据新闻专栏。更有财新、澎湃等中国媒体在国际数据新闻大赛、“信息之美”大赛等比赛中获奖。传统媒体应更多关注这一趋势,将数据新闻的量化叙事与传统新闻报道的个案式报道、典型报道相结合,生产视角更新颖、样式更丰富、叙事更精准的优秀作品。
(作者王琼系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金晶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