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徒,他作出了记者的本能反应
付国豪(中)被暴徒控制。环球网 供图
《对,这是我们的记者和英雄!》,还记得8月14日凌晨,环球网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条消息,环球网执行副总编辑刘洋写下了这样的标题。
此时,环球网派往香港机场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付国豪刚刚脱险。面对暴徒在1个多小时里的围困、禁锢和殴打,付国豪没有丝毫畏惧,而是喊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
这一幕,注定会成为新闻人铭记的2019年印记。时隔几个月再次回忆事发当时,付国豪却很淡然地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这只是他的一个本能反应,“作为记者,我不能认输、认怂,我要趁着他们还没堵住我的嘴时,把我的态度说出来。”
在能说话时表明态度
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英雄”之前,28岁的付国豪跟很多“90后”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说,平时就是个喜欢打打游戏,宅在家里的“小屁孩儿”。
同事们眼中的付国豪朴实、低调,并不善于言谈。“跟同行的记者相比,国豪的英语不算好,派他去之前也担心过,万一遇到突发状况,他的临场反应会不太灵活。”刘洋说。然而,恰恰是这个让人有点担心的大男孩儿,在身陷险境时作出了堪称英勇的表现。
8月12日,香港国际机场有大量示威者非法集结,导致机场瘫痪;8月13日,香港机场再次因示威者扰乱秩序而停摆,当晚,就在付国豪被打前,一名到机场送人的深圳居民已被部分激进暴力分子虐打致昏迷。
“暴徒的行为已经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机场里凡是能举起来的东西都被他们拿起来打砸,很疯狂。”持续升级的暴力行为让付国豪和其他3位赴港报道的同事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但他们还是希望再多待一会儿,并在不同位置关注着现场局势。
也许是拍摄时过于专注,身处示威者之中的付国豪突然被一名暴徒锁定并迅速被数十人围住。考虑到一些激进示威者对内地记者抱有强烈敌意,付国豪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一边辩解一边试图逃脱,然而,疯狂的暴徒抢走了他的背包,在发现那件印有撑警口号“我爱香港警察”的蓝色T恤和付国豪同事的名片后,便用索带绑住其双手双腿和脚踝并开始施暴。
面对暴徒的辱骂和殴打,付国豪没有讨饶,一句“我支持香港警察”脱口而出。这一刻,只能通过港媒直播和微博网友爆料来关注付国豪情况的“环球人”既担心又感动。《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强烈谴责针对记者实施非法拘押和严重暴力的行径,并为付国豪的铮铮铁骨点赞。
不仅如此,当受伤的付国豪被救出时,担架上的他还不忘向救护人员致谢,并特别说了一句“我爱香港”。付国豪告诉记者,他不希望自己被打让大家对香港有误解,更不希望暴徒的举动连累到香港普通市民。基于对内地和香港局势的了解,付国豪又一次在能说话的时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很多人问国豪为什么那样说,我觉得他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这句话喊出了‘环球人’、也喊出了中国记者的品格!那个不眠之夜,我们收到了很多问候,得到了很多帮助,感受到特别多的温暖。我觉得,那晚之后,内地媒体对港报道的气势也变得更强了。”刘洋说。
成就感源于在现场经历大事儿
被打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付国豪成为一个被关注的名字。这个有些腼腆甚至内向的男孩儿坦言,自己一直不太适应变成新闻主角的生活。与成为聚光灯关注的焦点相比,付国豪更愿意跟记者分享的,是他在这次香港报道中所收获的成长。
作为环球网新闻中心台海频道主编,付国豪加入环球网刚满一年,这也是他第一次从“屏幕”背后走到台前。从8月6日赴港到8月14日返回,在香港采访的短暂时间里,付国豪真正感觉到,记者是一个让人着魔的、很了不起的职业。
作为一个“新人”,付国豪到香港后曾有那么两三天因为做不出新闻而感到焦虑和沮丧;几天的采访下来,他逐渐找到感觉,在香港机场一蹲守就是十几个小时,并且发现了如何从示威者的声音中辨别出“大新闻来了”。
“在香港机场里待久了就会发现,当示威者呐喊的声音很高或者频率一致的时候基本没什么特别的事儿,而当他们忽然音调上升或下降,特别是发出一些嘘声时,那就是示威者遭到反对了。”付国豪告诉记者。
8月9日晚,香港“女侠”勇夺示威者手中美国国旗,以及痛批激进示威者的香港市民梁先生等视频报道,正是付国豪用自己手机拍下的。“以前做新闻,我的成就感就是看着点击量一点点上涨,而这一次,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自己真正冲到新闻一线,经历了一些大事儿。”付国豪说。
付国豪和同事们发回揭批暴力、还原真相、撑警执法的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获得了数百万次的观看和传播,也成为《环球时报》、环球网此次报道的一大亮点。据《环球时报》英文版副总编辑黄蕾介绍,《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及网站新媒体连续制作发布近500条视频,其中,近半数都是原创的现场视频。
出于职业本能的逆行者
采访中,付国豪一直跟记者强调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关注,还有很多同事更努力、更专业,更应该被推到台前。
10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订立《禁蒙面法》,暴徒猛烈反扑将暴力态势推向新极端,身在香港的“环球”女记者白云怡和陈青青勇敢走出门,坚持拍摄到深夜零时法案生效的那一刻;第二天清晨,接到任务的记者范凌志又紧急从北京出发赴港,此前,他已累计在香港报道超过50天。赵觉珵、崔天也、王雯雯、杨升、王聪、崔萌、卢文骜、黎巧毅……《环球时报》香港报道组还有很多不惧危险、默默坚守的记者。
黄蕾告诉记者,6月底至今,《环球时报》不间断派出记者,保持每天在港2-4人。几个月来,中英文版报网共发出原创报道及评论800余篇,被《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众多外媒转载达2万篇次;在海外社交媒体共发布视频、图文3364条,总阅读量超过1.5亿,总互动量达650万。“前方记者说,我们不怕危险,唯一怕的是我们报道的真相不能被世界听到。”黄蕾说。
正如胡锡进在他微博上写下的:“记者是一种职业,这个行业里的许多人分不清、也不去想这个职业究竟卑微还是伟大,但他们会在珍视自己的职业精神上更多一些自作多情。所以每当一个地方出大事儿时,有危险时,记者常常是揣着一丝使命感的逆行者之一。国豪就是这样的同行和同事,在香港有很多和国豪一样的内地媒体记者。”
这些出于职业本能的逆行者们,无疑值得所有人尊敬!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