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凉两年 他从陌生人变成百姓口中的亲兄弟
封面新闻记者肖洋 徐湘东
许晓凯是2017年从德阳来的援凉干部,在越西县梅花乡挂职。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帮助驻点帮扶村顺利通过省检脱贫验收,让乡里各村有了产业。长期“走家串户”式的工作,让他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并收获了“许木呷”的称谓(木呷:彝语,表示尊称,用于称呼男性)。2019年6月,因工作出色,他还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帮助村里完成脱贫验收
“我是党员,又当过兵。”说起为什么要来凉山,许晓凯的理由很简单。
2017年12月,他作为德阳市旌阳区的援凉干部,被安排到越西县梅花乡。越西县是凉山州的深度贫困县,他所在的梅花乡又是越西县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距县城37公里,常住人口908户4469人,其中贫困户499户2136人。
他挂职梅花乡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副书记、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负责协助乡党委领导分管脱贫攻坚工作,驻点联系巴姑村,联系帮扶贫困户9户。
他说,刚到巴姑村时,村里没有产业,没有脱贫,部分人仍然住在土坯房里。村子里交通不便,虽然有通村路,但还有部分通组路没完成,加上村民们长期散居,入户一次得花一天时间,一般早上早早出门,到傍晚才能收工回家。
而帮扶的9户困难群众生活也较为艰难,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9户人中,有4名孤儿困难学生。其中,最大的16岁左右,最小的8岁左右。为了照顾好这几个孩子,他每月至少会去一趟孩子的学校和家中。监督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每次去,他都会和学校校长交流,问问孩子们近期的情况,同时带去生活、学习用品,看看孩子们有没有需要解决的具体困难。
在日常工作中,他和当地工作人员们一起,走家串户,进到村里每一位群众家,完成了精准识别入户精准核查、结对帮扶、对标补短大排查等工作。在2018年,村里还完成了易地搬迁、自发搬迁工作,村民们告别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顺利完成省检脱贫验收工作。
人送外号“许木呷”
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2020年,许晓凯说,他希望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梅花乡不管是产业还是人们的收入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资金2万元用于乡上“四好创建”工作。协调社会爱心组织为梅花乡中心学校和梅花村小学贫困儿童学生捐赠棉衣棉鞋护肤品等过冬物资300余套,涉及资金8万余元。
同时,他还通过援凉指挥部、爱心人士、爱心组织等渠道,解决了通组、通户路的很多问题,乡上幼教点新增了1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新的设施设备,新盖的卫生院也多了9.5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医疗设备。
此外,他还带领乡综合帮扶工作队员,协助各村两委做好产业发展工作,5个村从过去没有集体经济组织,到一年内成立种植(养殖)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个,种植花椒3200余亩,养殖生猪560余头,马匹80余头,绿色生态机1000余只。
在这一段时间里,许晓凯绝大多数时间都和乡里的群众生活在一起。
和当地群众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陌生,变成了如今亲如一家的兄弟,当地群众还按照传统的习惯,给了他一个“许木呷”的称呼。
2019年6月,因为工作出色,许晓凯被四川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