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笑声“吉利”,全家围观赞叹,却被产科医生一巴掌打哭
今年34岁的小王,自从怀孕后,就一直过得不太顺心。
因为是高龄产妇,而且自己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所以小王的孕吐反应相当严重,经常会吐得喘不上气来。不仅如此,在怀孕早期的时候,她还出现过出血和腹痛的症状。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胎儿不稳定,建议她停下工作,卧床休息来保胎。为了孩子,小王毫不犹豫地提交了休假申请,回到家卧床静养。
熬到孩子出世,却遭护士"掌掴"
好不容易熬到了生孩子,折腾了4-5个小时,小王觉得自己都快疼到昏死过去的时候,孩子终于生出来了。虚弱的小王看着孩子那微微笑着的皱巴巴的小脸,心里非常欣慰:我终于把我的孩子平安带到了世界上。
与此同时,她的家人也都围了上来,丈夫、公公婆婆、爸妈,看着自己和孩子,满脸的心疼和喜悦。一家人看到这孩子不哭反笑,顿时惊呼这孩子有"灵性",老人家甚至表示,这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一出生就微笑,一定是个"好兆头",太吉利了。
可随后,护士的一个举动却让全家人都无比愤怒:她竟然直接握着孩子的两个小脚把他倒提起来,啪啪朝屁股上拍了两巴掌,打得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这家人当时就不干了,把那个护士团团围住,还有人去抢婴儿的,他们责问那个护士:"你凭什么打我的孩子?"
这一问不要紧,护士愣了一下,然后直接就"气笑了":孩子都没哭你们没听到?
结果这家人不依不饶地要找医生的领导"说理",一番吵闹之后,医生和院长表示:孩子真的必须哭,不出声是不行的!
新生儿要是不哭,那就轮到他的家人哭了
其实,新生儿的哭有着非常科学的理由,我们不能凭着自己作为成年人的喜好就认为新生儿笑更好,延误了哭的时机,还有可能让新生儿面临死亡的危险。
婴儿通过脐带和母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羊水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以说,在怀胎的十个月内,母体为婴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且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在出生后,由于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娇弱的小婴儿肯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变化的,这会让他产生很强的不安全感。这时候,他就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婴儿在刚刚离开母体的时候,口腔和气管里很可能残留一些分泌物,这有可能会阻塞他的呼吸。
如果不哭,就证明这时候他是无法进行自主呼吸的,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婴儿的死亡。所以这时候,医生和护士通常会选择大力拍打婴儿的身体,逼迫他哭出来,以保证他的呼吸畅通。
由此看来,新生儿的哭声中,其实包含的是对生命的渴望,如果我们太过"自作多情",反而会让孩子陷入危险之中。
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刚出生的孩子竟然如此"与众不同",别人都是哭着的,而自己的孩子竟然是笑着的而觉得是件好事,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孩子出生时必须得让他哭出来,而有不少成年人却"执迷不悟",认为自家孩子笑着出生,一定是命定的"主角",将来必然有大出息之类的,这种思想就太"中二"了,家长们一定要理智,别被冲昏了头脑。
另外,从古至今都有一些小说、电视剧、电影等等作品中,会为了渲染角色的特殊性,在描写他们出生的时候会写他们是笑着出生的。
这些故事无形中影响了现在的很多成年人的想法,然而这只是作者的"脑洞"罢了,作为现实的人,我们应当尊重科学,不要对文学作品太过崇拜,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如果孩子因为这些古怪的思想而导致窒息、死亡,家长怎么悔恨也没有用了。
其实也有极少部分孩子并不是哭着出生的,但是他们也会张大嘴发出响亮的声音,这种情绪不明的声音会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在笑,其实并不是。
大声"笑"的新生儿,他们的笑和大哭是同一种作用,在大笑的时候也会帮助肺部呼吸,但是要注意,任何形式的新生儿反应都不如哭更加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益。
建议大家还是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好兆头"。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