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保质期,没有发霉变质的白茶、绿茶、红茶还能喝吗?
《1》
入冬后,南方的桂花依旧在盛开。
一直在心里觉得,桂花很适合用来偶遇。
宋词里写,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将这句照搬在桂花上,也是恰好。
与其他花的明媚花香不同,桂花香似有似无,能传得很远。
随风一吹,风中就溢满飘逸隽永的清香。
桂花是极好的制香花材,自唐宋以来,就流传有“木樨香”的方子。
宋朝时,借用蒸馏的方式,可制成木樨香水。
到了明代,时人开始尝试将桂花入茶。
将一缕寒香窨入干茶内,能增香增味。
去年秋天在杭州时,有见到不少特意窨了桂花的桂花龙井、桂花九曲红梅等。
这些窨花茶,是秋天专属的时令特供。
据当地朋友介绍,这种加了花的绿茶和红茶,保质期会缩短一大半,放不久。
想来也是,茶与花它们本不是一体。要想品尝桂花香与茶香完美交融的风味,自然是趁早饮用为好。
不然放到过期后,好茶的花期不再,就算茶叶没受潮、没变味、没发霉,也回不到当初的风味巅峰期。
提到过期茶,茶圈内有不少热门话题。
比如,茶叶保质期和什么有关?为什么有的茶可以存十年八年,甚至更久,而有的茶只放一年半载就变味?
比如,为什么同样的一类茶,不同商家标注出来的保质时间,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再比如,过期绿茶、红茶、白茶等,它们到底还能不能喝?
这些林林总总的热议话题,有必要再探讨一二。
《2》
茶圈里,有这样反差鲜明的怪状。
在喝绿茶、黄茶时,一众茶客几乎是抱着“头柱香”的心态去喝茶。
越新越好。
越早越好。
越鲜越好。
等到年底,当年绿茶就像货架上的临期商品,要加大力度进行清仓。
转过年,等变成隔年绿茶后,清新爽口风味极大下降。
那场景真是,明日黄花蝶也愁!
但到了白茶、黑茶、普洱茶领域,情况大不相同。
不少茶客直接360度大转弯,抱着非老茶不喝的心态。
甚者是,少数极个别茶客,持“淘古董”心态去搜罗各式稀奇古怪的老茶。
彻底陷入喝茶年份越老越好的怪圈,一去不回头!
如此两极分明的场景,让不少人纳闷。
为什么同样是茶,绿茶是越新越好,而白茶、黑茶反而越老越吃香?
背后真相只有一个——最佳风味的差别。
刚加工出来的绿茶放了十天半个月后,散掉了炒青时沾上的火气,风味进入巅峰期。
此时趁鲜趁早喝茶,且将新火试新茶,更能缓解一众绿茶爱好者对新茶的相思。
而白茶和普洱等,它们的加工方式有别于绿茶。
白茶,不揉捻不杀青,主要制茶步骤是萎凋和干燥,极大保留茶叶内部天然风味以及活性酶物质,可以在后期储存过程中发生良好陈化。
越存越甘香,越存越醇厚
新白茶清香鲜爽,老白茶甘香醇厚,在不同时期去喝茶,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普洱茶里,以熟普为例。
熟普加工时有经过渥堆,特定温湿度的厚厚渥堆利于特定菌类的生成,实现其特有风味。
在后期储存过程中,借助后发酵的帮助,熟普可以进一步完成自身风味优化。
最佳风味期和适饮期的不同,使得绿茶、黄茶和白茶、普洱茶的保质时间,截然不同。
好比同样是猪肉。
菜市场上的鲜肉,当然是趁早买,越新鲜越好。
但对云南火腿等特殊工艺加工后的腊肉而言,还是吃有一定年份的,风味更出色!
《3》
考虑到风味表现和适饮时间的差别,绿茶和白茶的保质期不可同日而语。
这点不难理解。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很多时候明明是同一款茶,但商家标注出来的保质期却有长有短,差别极大。
以武夷岩茶为例。
市面上的商品茶,白纸黑字标出来的保质时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干燥密封前提下,本产品可保质24个月;
保质期36个月;
本产品保质期为3-5年,注意及时饮用;
避光、密封、阴凉、干燥储存,可保质10年;
规范仓储下,本产品可长期保存……
这些格式各异,时长不同的岩茶保质期。
短则一两年,长达无限期,让人越看越心乱。
同样是岩茶,怎么保质时间却会相差这么大?
这一切,要从保质期定义说起。
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概念解释,保质期的官方定义如下: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从白纸黑字条文内容,可以明确这样的信息。
首先,规范的标注保质期,要标明贮存条件。
比如冰淇淋、雪糕等冻品,在低温下可冷藏两三年,如果放置在常温环境,估计不出两三个小时就会变味。
其次,官方没有限定具体商品保质期长短。
保质期长短,取决于产品是否能达到特有品质。
最后,正确理解商品茶保质期,大家可以将其视作商家给出的承诺书。
好比是买电器时,商家会附赠保修卡那样。
保质期,是商家承诺自家出品的商品,在规定时长内可以放心使用、饮用、食用。
超出期限范围,不在质保范围。
比如,当你喝到一款过期大红袍时。
发现泡出来的茶汤,远没有商家宣传出来的花香果香馥郁,滋味纯正,汤感饱满,回甘生津等表现。
那么,这个问题责任,可不在商家身上。
看清保质期本质后,再回过头看。
对一款岩茶而言,保质期标注三两年,四五年等,是比较保守的做法。
因为武夷岩茶需要经历焙火,在高温炭焙下,岩茶能获得独一无二的迷人风味。
好比刚出锅的糖炒板栗,拥有浓郁诱人的烘焙气息。
经过焙火的岩茶,在装入泡袋后,为了喝到这股茶香与焙火气息完美交融的风味。
自然是趁着岩茶褪火后,及时泡开饮用为好,久存无益。
如果说,商家直接将自家岩茶,保质期标注为永不变质,可长期储存。
那么,这样做显然是太冒险、太大胆、太过自信了!
《4》
已经过期的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到底还能不能喝?
对爱喝茶的朋友来说,家中总是能收拾出几盒已经过期茶。
有时是自己买多了,一时半会间喝不完过期了。
有时是一不留神,将几罐茶放在角落忘了喝。
还有的时候,是平日里人情来往,收到朋友、亲戚、客户送来的茶礼。
一直放到过期,都没能及时喝完。
试问,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还能不能继续喝?
遇到这种状况时,只盯着全新未拆封的外包装,没有意义。
要想知道一款茶还能不能喝,关键是看实物。
毕竟,就算是号称能存十年二十年的普洱茶,若是茶叶本身工艺不过关,含水量不合格,或者后期储存时受潮变味。
那么,即便这款茶还处在保质期内,变质变味茶同样不能喝!
打开包装检查时,先摸一摸干茶。
茶叶是手感干爽,还是已经受潮变软?
一捏叶片,心里便能大致判断。
接着再认真闻一下干茶,看看是否有怪味、杂味、闷味、霉味?
若有,则说明这样的茶,已经不宜再喝。
如果干茶表现没有异样,大可烧水泡茶。
等第一冲泡出来后,趁热闻盖香,闻叶底,继续分辨有无怪味。
最后,再留意看一眼茶汤。
要是出现茶汤浑浊发暗,混沌不清的状态,那还是少喝为好!
茶叶作为饮品,自身价值绕不开茶香、茶味、韵味。
假设说,一款茶在过期后,干茶没有变质变味。
但泡开是一副茶香寡淡,滋味寡淡的状态,喝起来像白开水。
那么,这样的茶还是留着煮茶叶蛋为好。
既无茶香,又无韵味的劣质茶,毫无可圈可点处,不如选择喝白开水。
《5》
过期茶是否还能喝,说白了,要看个人接受程度。
个人接受底线,会随周遭环境改变。
就像村姑陈在平日泡茶时,一直都是用桶装纯净水,不会用自来水。
但某次赶时间出差,在坐高铁时喉咙渴极。
于是接了高铁上的热水,用保温杯泡饼干茶,缓解渴意。
再将话题谈回过期茶,道理也很浅显。
只要你能接受,那就喝,不用过多纠结。
如果自己始终接受不了,对茶味表现有较高要求。
大可将过期茶另作处理,再购新茶便是。
快刀斩乱麻,永远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 标签:,都灵之马,摩天汉论坛,在线直播视频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
-
过了保质期,没有发霉变质的白茶、绿茶、红茶还能喝吗?
《1》 入冬后,南方的桂花依旧在盛开。 一直在心里觉得,桂花很适合用来偶遇。 宋词里写,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
福鼎白茶、安吉白茶、云南月光白,谁才是真正的白茶,你喝对了吗
《1》 昨晚临睡前,看到一则新闻采访。 采访的对象,是一位被冒名顶替者,别人拿了她的录取通知书,上大学去了。 虽说是去年…
- 白茶、岩茶、红茶的正确茶水比例,老茶客亲自示范,干货收藏
- 同一款岩茶,为什么村姑陈和茶友喝起来大相径庭,它究竟怎么了?
- 新手误区,老手进阶,高手盲点,白茶选购的7点干货都在这里了
- 白茶散茶像绿茶,保质期最多两年?饼茶才能越陈越香?大错特错了
-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老茶客的工艺香和山场香,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