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2-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旗下岩茶课堂

《1》

前天文章里,有一笔带过岩茶的重水求香。

当时有提到——正岩茶的真正值钱之处,不在于香气,而是汤感。

接着有位老茶客留言指正,分享他的喝茶感受。

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他说,正岩的茶香,同样能体现岩韵!

表现为茶香透着骨,有渗透力。

仿佛会渗透杯盖,闻着有种冲顶的感觉,香气像是一团雾那样,久久不散。

岩茶的香清甘活,“香”的最佳展现是杯底留香,冷香持久……

闻言,沉思良久。

说实话,对方提的这番话略显抽象。

没有接触过岩茶,或刚喝茶不久的新手,未必能看懂。

但如果是稍有阅历的茶客,打心底里会认同这番话。

因为正岩茶的香气魅力的确如此,茶香清晰不易散。

闻香细辨时,就像走入一团绵柔的云团里。

花香一片云,果香一片云,焦糖香一片云,彼此交叠在一处。

香气好闻到不得了。

香得云里雾里,云深不知处!

《2》

虽说真实喝茶感受,的确如此。

但稳妥起见,这番话麻花不敢100%认同。

因为这有待验证。

这种感受从何而来?

为什么外山茶大多落水香平平,茶香高扬但轻飘易散?

为何正岩茶能做到茶香沉稳,悠长,更有凝聚力?

诸如此类的饮茶体验,难以得到文献资料佐证。

学术期刊文献上,极少会有这种主观、抽象的品鉴感受内容。

但不可否认,这些差距的确有存在。

当你在喝正岩茶时,集中注意力,细细分辨一番,这种对比感一目了然。

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饮茶体验,刚好也反映出岩茶的好玩之处。

是的,一泡茶如果只剩香甜茶味,平铺直叙,缺少层次起伏。

那未免太无趣、太不好玩了。

永远充满未知的惊喜,才是岩茶的特色所在!

《3》

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道理。

但岩茶的茶香,同样有类似的聚散之分。

岩茶香气的“聚”和“散”,除了和山场因素有关(正岩茶香气更加不易散)之外。

据说,焙火程度也会影响茶香表现。

之前为了介绍轻火茶、中火茶、足火茶的区别,特意连线了不少武夷山朋友,询问他们的看法。

当时,和度假村那位开店的老友打电话拜年叙旧。

进入正题后,朋友说,轻火(茶)香气更高扬,足火则香气更沉稳。

嗯,这是为什么?

他沉默半晌后,进一步说,焙火会影响茶香。

“你想,从轻火到足火,焦糖香之类的风味肯定是越焙越浓郁。但就茶香而言,轻火茶盖香更高扬,足火茶杯底香更馥郁,闻着茶香更能聚成团!

结合喝茶感受看,这确实如此。

七八月间,随便喝一泡轻火黄观音、瑞香、金牡丹、雀舌之类的茶。

在揭盖闻香的那一瞬,高扬馥郁的花香,喷薄而出。

香到不得了!

在高扬、高调、馥郁的盖香过后,反衬得杯底香默默无闻。

但足火茶则不同。

足火茶的香气更沉稳,揭盖热闻时,前几冲时,时常是焦糖香、烤瓜子香等烘焙气息,率先登场。

论花香的高扬程度,远不如轻火茶的盖香。

但在喝完一小杯茶后,闻杯底香。

(注:为了便于闻香,选白瓷、窄口的品茗杯,效果会更好。)

足火茶的杯底香,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个比方。

一闻,就像陷入一团棉花云那样。

悠长、沉稳、浑厚、有凝聚力。

照这么看,轻火茶盖香明显,足火茶杯底香突出,倒也不无道理。

因为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低沸点的茶香在逐渐减少。

在高温焙火的考验后,岩茶香气迎来脱胎换骨的蜕变,变得更加成熟沉稳!

隐隐中,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调节。

焙火程度轻的茶,茶香分子们更加往上扬。

而焙火足一些的岩茶,茶香似乎在往下沉淀凝聚。

可见,焙火可以为岩茶的风味塑形。

喝岩茶时,轻火、中火、足火,各有各的好。

但千万别选那些空有高香,但无丝毫茶香沉淀的走水茶!

因为它们的香气实在太轻飘。

茶圈里,奉行这样的真理。

即,闻起来香的,不如喝起来香的。

茶香轻飘飘的茶,不过是带有两分虚假的皮相美,但闻久之后,便会发现,它们的香气根本没有高雅、清晰、持久、耐看的范儿!

这种细腻的茶香感受,茶友们不妨在喝茶时,认真体验一二。

《4》

高香小品种的香气,是不是不如水仙、肉桂?

比起岩茶的香气聚散,茶友们可能会更耳熟一个词,高级感!

喝岩茶,很多人觉得,小品种茶不如水仙、肉桂等传统品种。

因为它们的香气没有高级感。

甚者,岩茶圈里,存在这样的隐形鄙视链。

部分自诩喝茶多年的老茶客,在外面遇到品种茶时,马上会露出不屑的神情,“我们这样的人从来不喝品种茶。”

“高香品种茶是留给新人喝的,喝茶有段位的人,只喝正岩核心肉桂和水仙。”

“什么,黄观音也能卖到上千块一斤,太不值了!”

不知何时,高香小品种茶被排到了鄙视链的最低端。

话说,大家为什么这么不看待品种茶?

听过这样的解释,“小品种太香了,像我们这样的人要喝韵……”

听完,麻花真心觉得不值。

要是真的因为小品种太香,而将其一票否决,实在太冤了。

茶香是一泡岩茶的灵魂。哪怕在专业审评领域,香气占比也不低,普遍能占到总评分的30%。

评茶时,没人会因为一款茶太香,而将一款茶淘汰出局。

不过,在很多人心里,市面上的高香小品种喝了这么多。

但普遍存在香高、水薄、没有内容,体验不了岩骨的弊病。

久而久之,认定这些品种茶不如正岩水仙、肉桂那样有骨鲠感。

其实不然,那是因为种在正岩山场的小品种,实在太少。

喝一泡正岩的黄观音,就能心知肚明:

岩韵这回事,跟品种根本没关系!

根正苗红的正岩茶,在接受充足的风化岩碎屑滋养下,只要工艺别太糟糕,又怎么会没有岩韵?

《5》

很多人觉得,岩茶重水,汤感好,韵致佳,才是重点。

至于香不香的,那就太小儿科了。

其实这是错的。

岩茶的韵,是一种综合感受。

香、味、韵,融为一体,互相成就。

正岩茶的香气,也能透露出岩骨。

要不然,怎会有“香韵”一说。

好的岩茶,茶香是很有力量、很有凝聚力的。

不会像过眼云烟那样,一飘就散。

喝起来,芳香落水,水中含香。

茶汤过喉后,香和水仿佛化作气韵,在口腔和喉咙间蔓延。

这等体验,实在美妙非凡!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小酒窝吉他谱,煤矿安全规程,tiwitch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