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熏蒸、留根、回笼、冷泡、闷泡,白毫银针这么泡,真的很伤白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3-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正在喝茶,茶友来聊天。

称自己在别的地方,看到了关于白毫银针的“创新”泡法,于是来和我们分享,并附上了截图。

截图里的原话大概是这样的:

“白毫银针真的有很多泡法:熏蒸法、留根法、回笼泡、冷泡、闷泡……白茶的顶奢,怎么泡都好喝。”

乍一看,对方所列举的这些泡茶方式里,既有保留,又有创新。

像是熏蒸法、留根法、闷泡法,就是比较老派的泡茶方式。

而冷泡法,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起源于日本。

至于回笼泡,不知道是否是这位朋友自己的创意呢?

但说来说去,没有一个是正经的泡白毫银针的方法。

创新固然重要,但创新不能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让好茶的风味更上一层楼。

否则,就成了在“创新”幌子下的不伦不类。

甚至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与时俱进,还是恶搞白茶?

要知道,真正的爱茶之人,当然不舍得自己的白毫银针被糟蹋。

而这些奇葩的泡茶方式,到底是“成茶”还是“毁茶”?

下文里,我们来一探究竟。

《2》

先说说看似创新的“冷泡法”和“回笼泡”。

冷泡茶,顾名思义,就是用冷水泡茶。

而在我们的传统里,不管是泡茶还是煮茶,都要用沸水。

因为在沸水的激发下,茶香可以充分散发出来,同时让人品尝到淳和的滋味。

但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喝茶的群体渐渐年轻化,有人提出了“冷泡茶”。

据说,冷泡茶起源于日本。

而我们现在国内流行的冷泡茶,算是一种借鉴。

即便是借鉴,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人家冷泡的不是白毫银针,而是绿茶。

原因可想而知,绿茶有杀青,不发酵,体内茶多酚大量保留,比起沸水冲泡,冷泡茶更不容易苦涩。

那这就奇怪了,白茶不杀青,会转化,体内的多酚物质会慢慢减少。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冷水来降低苦涩味?

再说到,白毫银针芽头上浓密的白毫,区区冷水,又怎么把它们打湿,冲刷到茶汤里,进而被我们喝进身体里?

可见,冷泡白毫银针,完完全全是一种试验品,不值得推广,更不值得提倡。

任何东西的背后,都蕴含着当地的历史背景,以及饮食文化。

就像外国人,生理期照样喝冷水也没事,生完孩子后也没有坐月子的说法。

而我们中国人,得了小病小痛,肯定是离不开热水的。

怀胎十月以后,也一定要做足30天的月子,来休养身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年累月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人体的某些机能也会存在差异。

所以,爱喝热水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喝热茶。

即使是绿茶,与其投茶量少一些,也不愿意用冷水来泡,喝那寡淡无味的茶汤。

《3》

另外,我们还上网查询了一下“回笼泡”。

所谓的回笼泡,指的是将上一泡茶汤拿来泡第二遍,目的使茶汤更浓。

听说,这种泡法适合喝浓茶或茶叶滋味比较淡的茶。

这不更是胡来吗?

首先,第一泡茶汤的滋味,融合到第二冲里,只会让白毫银针的味道变得混淆,不清晰。

实际上,白茶每一冲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第一冲的茶汤里,白毫丰富,汤水鲜爽、润泽,清甜。

而第二冲的茶汤,滋味物质慢慢开始发力,毫香、花香会变得更加浓郁。

两汤的滋味相融,令人难以分辨出,自己喝到的茶汤里的香气和滋味,到底是上一冲的,还是这一冲的。

1+1的效果,未必一定>2。

因此,如果把每一冲的汤水都混合在一起,便喝不准,体验不到白毫银针每一冲茶汤里,个性鲜明的特点。

其次,第一冲茶汤倒出来后,温度呈下降趋势。

虽然无法准确测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再沸腾。

但我们平日里提倡,泡茶要用沸水,白毫银针更要用沸水,否则茶叶里的精华无法充分释放,岂不是浪费了?

所以,第一冲茶汤用来泡茶,必然无法继续激发茶叶内的养分。

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其实很神奇。

虽不难喝,但是不够纯粹。

而喝白毫银针,个人还是喜欢纯粹点的,原原本本地反映出香气滋味的便好。

《4》

关于闷泡法、留根法等,诸如此类的泡茶方式,相信大家已经熟知。

不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它们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而我们的观点是,不建议用来泡白毫银针。

因为这些方法,通通会把白毫银针泡浓、泡苦,让其不再是原汁原味。

既然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白毫银针的正确泡法

第一步,准备好茶具,110毫升的标准白瓷盖碗。

白瓷材质,不吸香也不吸味,能泡出白毫银针的鲜香醇爽,香清甘活。

第二步,称茶投茶。

一般来说,110毫升的盖碗,投白茶干茶5克即可,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黄金茶水比例。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水质,建议用纯净水或者蒸馏水。

理由是,没有太多杂质和矿物质的水,不会影响茶汤的滋味呈现,尽量做到完美还原。

第四步,等待水烧开。

白毫银针芽身上的白毫,具有很强的防水性,唯沸水才能把它短时间内打湿、浸润,让我们喝到满满茶氨酸的汤水。

第五步,注水。

注水的时候,建议把水壶放低,壶嘴尽量靠近盖碗。

不提倡学着茶艺师那样,悬壶高冲,一来会延长出汤时间,二来沸水溅出会烫伤自己。

泡茶是为了喝到好茶,而不是表演。

尤其是初学者,还是务实些好,毕竟不是在外头表演,可以省略那些花里胡哨、没有必要的泡茶环节。

注水时,最好是环壁注水,绕着碗壁打圈式注水,有助于快速浸润干茶。

第六步,快出水。

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时间尽量控制在7-8秒左右。

一手注水,结束后立马端起盖碗出汤,中间不要迟疑,更不要用盖子左拨右拨。

内含物质丰厚的白毫银针,即便短短几秒,滋味物质就已经充足释放了。

闷泡太久,反而会影响口感,减弱鲜爽感,并且苦涩感增加。

第七步,沥干茶汤。

沥干,是必须的,否则底下少量的水接触茶叶,就像一直在催它释放内质。

茶多酚和咖啡碱被提前大量浸泡出来,后续的茶汤,不管怎么泡,都会越来越浓,越来越苦。

所以,茶汤大部分出完以后,手腕再继续翻转,让剩余的汤水顺利汇进公道杯里。

切勿偷懒,多花些时间,就能得到更完美的滋味。

《5》

写完文章后发现,似乎正确的泡茶方式,和网上流传的做法完全相反。

他们提倡冷泡茶,而白毫银针用沸水泡才能有香有韵;

他们提倡闷泡法,可很多人都知道,闷泡会让茶叶变得浓酽苦涩;

他们提倡留根法,但茶汤不沥干,越泡越浓是必然的结果……

真正好的白毫银针,一斤几千块钱,怎么舍得糟蹋?

不管曾经是怎么样,现在及时改正,把损失降到最低,还来得及。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老古板,不懂得创新,不懂得变通。

可创新的结果,是让白毫银针变得既不鲜爽,也不香醇,更失去了白茶的韵味吗?

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宁愿做个“老顽固”!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校话,汇通人才,香港伦敦金诈骗案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