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注水、出汤、闻香,完整泡茶流程对比,盖碗和手抓壶哪个更好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4-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旗下岩茶课堂

《1》

茶具的选择,很多时候并不难。

最关键是看眼缘。

合眼缘,价格也适合,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会过多纠结。

当即就会冲动消费,将新茶具买入手中。

讲真,若是买主人杯,那倒还好。

但在“主泡茶器”的挑选时,先别急着看外观。

有条件的话,最好先上手试一试。

看它的出水是顺畅,还是断断续续?

看它的出汤效率是快是慢?

很多时候,判断某个物件是否好用,亲自一试,答案便知。

再续前文,在泡茶方面,手抓壶无法取代盖碗。

因为它在一系列的泡茶环节中,都比不过盖碗的简单、直接、省事!

《2》

一、论注水

标准的、倒钟器型的、口大的白瓷盖碗,更便于环壁注水。

泡茶前,先准备起手势。

一手持壶,一手持盖碗,万事俱备后,快速往下注水。

前三、四冲,环壁注水最好,先抓紧时间将干茶彻底浸润,更能泡出完整茶味。

而盖碗的碗口宽,能提供充足场地,有利于环壁注水。

沿着岩茶干茶条索,快速打圈,像悬空画一个“の”字那样,将茶叶打湿。

要是固定一个点往下注水,干茶会受到水的浮力影响,浮起在汤水表面。

前几冲时,干茶没能全部打湿,只能释放部分茶味,喝到的茶汤滋味根本不完整!

反观那个粗陶手抓壶,它的本体更接近壶。

打开盖后,分别对比盖碗和手抓壶的“口”,显然是前者的碗口直径更宽。

壶口相对略窄的手抓壶,场地有限,不利于快速环壁注水。

只能采取保守策略,定点往下注水,论前几冲茶汤滋味的完整性,肯定是比不过盖碗的。

《3》

二、论出汤。

盖碗泡岩茶,借助合盖处的缺口出汤。由于盖碗属于分离式茶具,盖和碗可以分开,合盖角度可供自由调节。

开口大一些,茶水倒出时,流速会更猛烈。

但从稳妥起见,为避免滚烫的热茶烫伤手,合盖的开口不宜大、也不宜小,宽窄适中为好。

通常,注水完毕后,就要抓紧时间合盖、出汤、沥干。

快速地一气呵成,分秒必争,才能达到“快出水”的泡茶要求。

盖碗泡茶出汤时,顺着盖碗开口,茶汤能像水流湍急的瀑布那样,飞流直下。

短短数秒内,就能倒出大部分茶汤。

反观手抓壶,它的出汤开口有别于盖碗,出水口是固定的,不能调节。

用手抓壶泡茶,茶汤倒出过程如下:

一开始,顺着扁平的壶嘴,茶汤快速倒出。

但这时,容易出现烫手风险。

当你往手抓壶内注满水后,抓起壶,稍稍倾斜,将壶嘴对准公道杯。

霎时间,跟开闸泄洪那样,滚烫的热茶呼啸着,奔涌往前。

甚者,当流速过猛时,热茶还会偏离轨道,不按规则出牌,像洪水那样漫过壶嘴,沿着手抓壶的碗壁,顺流往下。

遇到这一幕,大家试着想想,当你伸手抓握在一个往外溢出滚烫热茶的手抓壶时,分分钟就得烫红手。

SO,再次温馨提醒,当你尝试用手抓壶泡茶时,注水千万别过满。

另外,用手抓壶泡茶出汤,等“洪峰”结束后,茶汤呈现细柱状倒出,流速偏慢,无法达到快出水的要求。

泡出一冲茶,起码要接近10秒上下。

论出汤速度,远不如盖碗干净利落。

图中所示的手抓壶,容量在130毫升上下,若剪开一泡8克的岩茶,全部投入其中。

那么,前几冲在无法做到快出水的前提下。

茶汤滋味必然会被泡浓、变苦,难以呈现出岩茶的香清甘活风采。

《4》

三、论沥干。

上一篇有提到,买茶具时,不建议大家入手那些“细高型”的。

不论盖碗,还是茶壶,都是如此。

因为当茶具的“身高”过高时,意味着最底部的茶水难以沥干。

倒出茶汤过程中,看似大部分茶水已经流出,但实际上,底部仍旧留有底汤。

再倒一次,又能流出一缕茶水。

平放回来,再倒一次,如动图所示,仍旧有一丝细流。

事不过三,再重复一遍出汤动作,此时终于能看到,滴滴答答的水滴流出。

看到这一幕,麻花心想,这下终于泡完一冲茶,大功告成了。

不成想,用茶夹拨开茶叶,往里细细看了遍,底部还是留有少量茶水。

要想彻底沥干茶汤,用这样的细高型手抓壶,根本不实用!

而茶汤没沥干,会影响接下来的茶味表现。

导致下一冲注水时,底部被闷得极度浓重的苦茶浓茶得到稀释,但最终喝到的茶汤,则会越泡越苦涩。

论每一冲之间的茶味层次表现,远不如用盖碗泡茶时,彻底沥干茶汤来得好。

在泡茶出汤时,若是拖泥带水,没能沥干茶汤,对茶味带来的伤害着实是太大!

《5》

四、论闻香。

粗陶表面无釉,摸着略粗糙。

再加上,粗陶这个材质本身,烧制温度没有陶瓷来得高,内部保留一定“毛孔”。

泡茶时,受到热力的熏蒸,很容易吸附茶香,影响一泡岩茶的完整茶香表现。

而白瓷材质,光洁细腻,不吸香、不吸味,更能真实还原出各类岩茶身上的焦糖香、木质香、桂皮香、兰花香、当归香等。

除了材质的限制外,手抓壶的器型也不利于闻香。

因为,手抓壶的整体更偏向于“壶”,在实际喝茶时,少有人揭开壶盖来闻香。

这个举动光是想想,就着实太怪异。

而盖碗不同,盖碗泡岩茶,每一冲在倒出、沥干茶汤后,都可以抓紧时间,趁热去闻盖香。

甚者,热闻之后,还可以再闻几遍。

在不同温度状态下闻香,更能完整捕捉一泡岩茶的前调、中调、尾调等完整香型。

最后的最后,就事论事,那个直筒型的粗陶手抓壶,不仅看叶底、看干茶,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

就连在闻叶底香时,也不如敦实的白瓷盖碗,来得方便直接。

《6》

所谓“兼具盖碗和泡茶优点”的手抓壶,经过测评,发现它在泡茶实战方面,和盖碗一比,战斗力实在太弱。

平心而论,很多新兴的、新奇的、新颖的茶具,仅供一时尝鲜。

若是价格不贵,买入手来试一试,满足好奇心,倒也无妨。

但论实用性,它的优势可有可无,而缺点却能列出一箩筐。

比如,无法闻盖香。

比如,底部难沥干。

比如,茶汤流速慢。

比如,注水动作受限。

比如,不利于摇杯闻香。

可见,泡岩茶,还是用盖碗好。

白瓷盖碗泡茶的诸多妙用,不论任何茶具,谁也替代不了!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上海滩主题曲简谱,内衣秀透明,2016个人简历空白表格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