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具资讯

白茶、红茶只是香香甜甜,茶气没有岩茶、普洱茶充足,是真是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1-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界江湖里,频频能看到这样的言论,特别爱说茶气。

喝绿茶时,说,茶气还行。

喝普洱时,说,茶气很霸气。

喝武夷岩茶时,也说,茶气很足。

近期还听到有人说,他实在想不明白,这几年为什么白茶能够这么火?在他眼里,白茶和红茶的茶味其实差不多,都是香香甜甜的,不苦涩,好入口,适合刚开始喝茶的新手学品茶,但真正论茶气,还得看岩茶和普洱。

刚听完这番话,觉得很不可思议。

究竟,茶气是为何物?

为什么在平日喝茶时,它总是被一众老茶客高频挂在嘴边?

白茶、红茶只是香香甜甜,茶气没有岩茶、普洱充足,到底是真是假?

细想来,背后可说道的故事,实在太多。

《2》

关于茶气,在大多数人的理解里,无非是三种感觉。

一种是,出汗论。

判断一款茶的茶气到底足不足,主要看热茶喝下去后,会不会出汗。

若是出汗快,三两杯茶汤下肚没一会,就满头大汗,手心出汗,汗流满背,说明这款茶的茶气很足,是好茶。

反过来看,如果从头喝到尾,连喝了十来冲热茶还不出汗,肯定是不好,说明茶气太弱。

嗯,这种判断方式,实在太简单粗暴,让人哭笑不得。

人体出汗的原因,一是看汗腺,一是看体表温度。

各人体质不同,有人容易出汗,有人则不易冒汗。

以至于,部分手掌心处少有汗腺分布的人,不论喝下再多热茶,都不会掌心发汗。

另外,夏天和冬天的气温不同。

同样连喝三四杯热茶下肚,夏天时早就热到满头流汗,而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只是觉得寒意稍微被驱散,压根达不到出汗冒汗的程度。

所以,用喝茶出汗与否,来断言茶气是否充足,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也有人觉得,喝茶后打嗝与否,也能判断是否茶气足。

这就更奇怪了。

和出汗一样,人体打嗝的形成机理,同样很复杂。

吃东西速度太快,吞咽太多空气;吃得太撑;消化不良,肠胃道多嗳气;以及喝了碳酸饮料等含气的液体等,都会引起打嗝。

三五人围坐在一起喝茶,分享同一款好茶,有人连喝数道茶汤之后,连连打嗝,而有人从头到尾就没有想打嗝的意思。

此时,若按照“打嗝论”来验证茶气是否充足,根本找不出答案!

最后,关于茶气,还有人认为喝起来味道重的,苦涩味明显的,对舌面刺激性强的,就证明茶气足。

认同这一派观点的人,往往以老茶客身份自居,动不动就要喝味道浓重苦涩的茶,认为喝茶不喝浓一点,压根不能解决茶瘾。

事实上,这已经是剑走偏锋了。

茶味浓酽与苦涩,不符合普世观念对好茶的认可标准。

历来只听过,好茶要选滋味饱满,香气落水,回甘生津的。

唯独没有苦涩强烈就是好茶的说法。

这太奇怪了。

因为太苦太涩的茶根本不好喝,喝入口完全是给自己的味蕾找虐,何苦来哉?

《3》

茶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缥缈。

到底什么才是茶气?目前尚未有定论。

曾经,村姑陈不论如何也想不通,茶气是为何物?

后来在七月份的时候,去拜谒了南派圣祖白玉蟾的祖庭。

那是一块已经被磨得很光滑的石头。站在石头边上,忽然就感受到一种气场,让人心生敬畏,想要顶礼膜拜,恭恭敬敬的拜服。

那一刻,忽然福至心至,想明白了所谓的气,其实是一股莫名的,能让人折服的力量。

就像站在祖庭前,让人忍不住就想拜佛。

好茶的茶气,是牵引你喝完一杯,还想接着喝下一杯的美妙感。

以至于,喝完一泡茶后,心里还在不断回味,念念难忘。

而喝不到茶时,会让人忍不住怀念,唯有找个机会再泡来喝一喝,才能以解相思!

如此解释,不知列位看官们是否能看明白?

对比来看,出汗派、打嗝派和重口味派对茶气的理解就太过偏颇了。

这些莫名其妙的说法,根本不值得在喝茶时,将其视作圭臬!

《4》

既然,茶气可以理解成,喝茶之后的美妙回味。

再回到开头,所谓白茶、红茶的优点是香香甜甜,但茶气没有普洱和岩茶充足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持这类观点想法的人,大多数普洱粉或岩茶粉,根本不爱喝白茶和红茶。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各花入各眼,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对岩茶和普洱情有独钟的前提下,难免会得出这样的“偏心论”。

实际上,这样的喝茶评价完全不客观。

因为,对方压根没喝明白红茶与白茶。

它们的茶汤风味优势,远非香香柔柔,不苦涩,好入口那么简单。

白茶是六大茶类里,加工步骤最简约的一类茶。没有杀青,没有揉捻,没有焙火,最主要的制茶步骤,只有萎凋与干燥。

因加工方式特殊,白茶得以保留下大量的天然原味,包括茶氨酸在内的养分物质含量极高。

原料品质上好的高山白茶,在及时摊晾、薄摊薄晾的处理方式下,茶汤滋味鲜醇无比。

对优质白茶而言,鲜香醇爽才是它的风味关键词。

在新茶阶段,毫香、花香馥郁,香气落水,汤感淳和鲜爽无比。

而存成老白茶后,药香、陈香、粽叶香更加突出,甘香醇厚,回味无穷。

若只用“不苦涩、好入口”等词语来形容白茶,未免太浅薄!

红茶的茶汤,同样层次感很丰富,不会输给岩茶和普洱。

品质一流的红茶,茶汤厚度明显,不会寡淡无味。

同时,红茶的滋味更非是香香甜甜这么简单。

只用甜字,不能概括红茶的滋味。

因为,优质红茶的甜,喝起来是很特别的。

不同于简单直白,喝多了容易甜到发腻的甜味。红茶的甜,更接近于浮现着馥郁鲜美花果香的清甜柔美。

喝完茶后,嘴巴里能留下舒服的天然茶香,以及长时间的回甘生津感。

红茶的风味,温柔如斯,令人难以忘怀。

前人有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此言不虚。

因为懂得一款好茶的各种美妙,才会耐下性子,慢慢欣赏此中风景。

而不是抛下一句片面评价,就将红茶与白茶的风味优势彻底抹去,只字不提。

这未免太不公平,太偏心了!

《5》

论茶气,它是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感觉,更是一种让味蕾忍不住回想与怀念的味道,更是一种让人心甘情愿,愿意掏钱消费的绝佳风味。

这才是一泡好茶的灵魂。

而那些莫名其妙的,喝茶发汗,连连打嗝,苦味涩重等观念,根本不符合普适的喝茶观。

爱茶,懂茶,会喝茶,不应该厚此薄彼。

太过偏心某类茶,从而全面否认其他茶的优点,本就不可取!

普洱和岩茶的茶气,未必会比红茶和白茶更充足。

毕竟,它们的茶类不同,归属派系不同,根本没法相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风景。

而不同的茶类,自有它的独特风情,不可替代!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美丽的契约下载,爱love百度影音,王宝强妻子 http://www.cityruyi.com/lm-1/lm-3/1132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地皮,超级大忽悠txt下载,ava伊娃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