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批发市场(云南茶叶批发市场)
过期茶叶洗毛衣:用过期茶叶水洗毛衣,非但能把污尘洗干净,还能使毛线不褪色。同时把家里的鲜鸡蛋深埋在干茶叶渣中,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即使存放几个月也不会变质。
上篇我们刊发了以中茶大红印为线索,探究印级茶的来龙去脉一文,以红印为线索,对印级茶背后的历史做了系统梳理,本文是印级茶系列第二篇,为大家揭秘历史上印级茶的生产、经营、出口和市场价值。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人们举着把心交给党的标语庆祝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随着公私合营的改造完毕,我国茶叶行业进入全新的时期,中国茶业公司云南分公司也开始了新的时代。从建国初期与私商合作竞争态势转变成了在中国茶叶出口公司系统内部的配合与竞争。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计划性大于市场性,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做好茶叶换外汇的工作,其中滇红和普洱茶是云南出口的主要品类。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加工技术、原料标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滇红茶和普洱茶,品质卓越,为云南茶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1、争抢香饽饽
国家统筹下印级茶出口权多次变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茶叶都是国家战略物资,承担着换取外汇、稳定边疆的重要功能。茶叶分配,都按国家制定的相关的分配原则,再结合各生产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由国家的分配原则统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茶叶分配原则,共分为五个阶段:
1)、1950——1953年扩大苏销、新销(注:指苏联、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边销,调剂内销;
2)、1954——1958年在内销服从外销的原则下,扩大外销,有计划地保证边销,适当安排内销;
3)、1959——1965年为优先保证出口,适当安排边销,有余部分安排内销;
4)、1966年——1983年保证边销,适当增加内销,积极扩大出口;
5)、1984年以后: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实行议购议销,开放市场。
其中的四个阶段与我们梳理的印级茶的历史有关联。当时的云南省茶叶公司在贯彻上述分配原则下,各个时期的工作都有所侧重。
50年代早期的宣传、执行国家的茶叶政策方针,鼓励茶农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动员茶农将茶叶卖给国家。
1956年起,国家需要更多的外销红茶及印级茶,云南在积极生产内销茶叶的同时扩大红茶产区协调内销与外销的原料问题。
1955年,当时的茶叶出口权限调整,云南不直接参与到茶品出口,以原料及茶品的形式集中到对应的出口公司,红茶集中到上海口岸,出口的圆茶以及云南大叶种晒青集中在广东公司,宗旨为对缅甸、泰国等国出口圆饼茶及散茶以云南为主,广东与之配合,1955年12月25日经北京召开的中茶总公司第八届全国经理会议决定圆茶由广东出口,圆茶和散茶也是以统一标识进行出口。
1956年,广东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及集中出口优势,根据了解传统圆茶主要外销区香港的消费者需求,开始研制广东普洱茶。
1957年3月7日改组后的中茶出口公司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经理会议决定圆茶由广东经营至此云南彻底没有了印级茶经营的权利,主要负责提供青毛茶或者制作好的印级茶供广东经营出口。
1959年广东生产出广云贡饼,与云南的圆茶一道,出口到当时的圆茶的销区。1960年,广东对港澳出口的茶叶都委托华润公司经营,并且负责收集港澳、新马的市场情况。
广东普洱茶的原料来源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川、越南、缅甸、泰国等地的原料,原料部分由烘青、炒青、晒青构成。烘青、炒青原料制成的圆茶和传统云南晒青茶做成的圆茶在口感上有一定的差异,销区市场并不能完全接受。
1981年4月13日,俞寿康教授与学生交流的日记中关于圆茶质量的记录:广东口岸为了推销低档炒青,将大叶种晒青、中小叶种低档炒青拼配、泼水、渥堆、晾干,致使干色黑褐,汤色红暗,味陈醇,叶底红暗带焦条,以次冒充普洱茶在香港市场销售,香港茶商对于真正的普洱茶品质特点了解得一清二楚,以普洱茶收下,以六堡茶卖出,价格不相上下。
俞寿康日记
在销区市场,消费者还是比较认可云南的圆茶。
虽然是1981年的记录,但依旧可以作为那个时期茶叶专业人员对云南茶品质的认可。
1957年印级茶生产了1000担,国外商人要求雨季交货,但省公司只能在10-4月份干季中进行生产,无法满足条件。胡浩川总技师要求云南克服困难改进工艺满足国外客户的要求。
(中茶云南公司制茶高级工程师谭自立记中茶总技师胡浩川1957年《云南茶业报告》)
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在接到胡总技士的要求后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困难,在1957年提前生产出了印级茶。虽然国家全面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但是对于外销茶来说,满足客户要求,才能换取国家所需外汇。
(1957年唐庆阳所写印级茶生产过程)
2、抹不去的经典
公司名称变更及经营主体转变,印级茶依然留存
因《1938——1990云南省进出口公司志》只记录到1990年,所以公司的名称的记录也就止于1990年。1991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改名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2007年重新组建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虽然公司名称一直在变化,但是公司产品名称与产品包装上的名称不完全同步。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于频繁地变动包装,不利于销区的人对品牌认知的积累,所以一款包装不会随意变动;
2)、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是会对包装材料进行批量的生产与采购,当一批生产物料未用完之前,为了避免浪费,会一直使用;
3)、外销茶一直以客户需求为宗旨,消费者习惯原有的产品包装以及品质,对于统销统购时的中茶公司来说,为了客户,不会随意改变原有产品形态。
1957年以后云南完全失去了经营印级茶的权利,广东为了扩大市场1959年开始压制自己的圆茶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广云贡饼。
这一时期,为了方便经营圆茶广东公司完全可以把云南生产的印级茶换成自己的棉质包装,或者让云南只提供裸饼就行,这既统一了产品,又能减少云南生产成本。就如同早期印级茶,对于生产方来说生产出来的印级茶分了甲级乙级,但是为了减少包装成本同时防止国外茶商看到等级区分,购买时不购买低等级茶品故在棉质包装上不做等级区分。到了终端销售茶商自己又盖上甲级乙级的章做品质区分。
茶油怎么吃推荐食谱:茶油煎荷包蛋:每日食用一个,可保护喉咙、预防中风和高血压。
但印级茶为什么被保留了下来呢。最终还是因为茶商的要求,就如同他们在1957年要求我们提前供货一样,早期的印级茶打开了普洱茶的市场,让海外茶商无法忘记印级茶棉纸里的美妙味道。所以印级茶棉纸包装整体变化不大,也就是字体变化以及八中里的茶字颜色变化而已。
印级茶既是一款云南茶叶历史上的经典茶品,也是一段云南茶叶历史的见证者,其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3、印级茶的品质:
原料把控细致,质量得到空前提升
1、鲜叶分级采摘,分级杀青
1957年4月9日新华社电:采茶时带一个茶篮和三个茶袋,同时采摘各种品质的茶叶分别装置。这个办法已在全山逐渐推广,使今年优质茶的产量大大增加。1957年为了扩大生产,全省开始大量种植茶园,恢复荒老茶园,同时改进采茶方式让茶农采摘时就分等级采摘提高优质茶的品质向全省推广。
1957年4月9日新华社报纸内容
1982年《大叶种茶树的采摘技术讨论》关于过去采摘方式的记录:传统采摘法有的称‘ 采顺身茶’有的叫‘撕采 ’,树型高大,采茶时将枝条攀下,有的还要上树,每次采摘除留枝梢顶部鱼叶以上的两片大叶外,其它的侧枝细枝及羊耳朵叶(展一叶或二叶便成对夹叶者),连梗子一起采下,一般新梢须长到一芽四叶以上时进行采摘,采回分成尖子或底茶(较粗部分)分别炒揉干燥,全年只采四至六批左右,这种采法估计约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园。
《大叶种茶树的采摘技术讨论》油印稿
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记录的勐海1960——1962年的鲜叶收购标准来看,鲜叶在杀青之前就进行了系统的分级,鲜叶分级之后,制成的干茶再根据标准样,对样进行分级,从原来的季节依据转化为形态依据,有利于茶品的进一步加工。同时为了实现鲜叶分级集中加工,当时的云南省茶叶公司为景谷、永德等晒青茶的主要供应区域,进行了初制所的建设,进行初制技术的系统培训,提高原料的品质。 从1957年开始有了分级采摘的方式,单次采摘要分级,不同季节采摘方式也要区分。云南从采摘开始就已经开始规范,通过采摘分级或者采后分级进行杀青,可以使得杀青更均匀更容易杀熟。
分级采摘示意图
2、毛料分级
1958年以前,云南大叶种毛茶都是按照季节命名,而1958年以后,茶叶分级方式改变,从按季节命名改为按级别分,分为五级10等。五级10等的对样收购,对鲜叶收购、茶叶加工、初制所建设及茶叶品质及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化之后的样价等级对照如下:一级1等,低于春尖甲级1/4,1级2等低于春尖乙级1/4。二级1等,高于春尖丙级1/4,高于谷花甲级1/4。二级2等,低于春中甲级1/4,低于二水甲级1/3。三级1等,低于春中丙级1/3,相当于春尾甲级,高于二水丙级1/4。四级1等,相当于二郎茶。四级2等稍低于二郎茶。五级1等,相当于底茶甲级。5级2等相当于底茶乙级。(《1938—1990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P74)
(1960年王钟音编著的《制茶工艺学》中记录的云南大叶种毛茶初加工)
在初制上分:杀青——揉捻——风干——复揉——干燥五步骤;
杀青:锅子烧至微红,温度在250℃以上,即将鲜叶投入,边用手翻动,边加入鲜叶,每锅一次可以炒鲜叶8——9斤,炒至叶色变成黄绿,而带黏性时,即可取出。一般时间约为10分钟;
揉捻:用手或揉捻机揉,约需时间十多分钟,揉至叶汁流出即行解块。老叶要揉捻2——3次;
风干:揉过的茶叶把它摊薄在晒簟上风干或晒干。
复揉:失去水分40——45%左右时,复揉一次。
干燥:毛茶初制对干燥过程一般都不大讲究,一般都是用阳光直接晒干。雨天时,则让它摊在地上或者簟上风干。摊放时间视气候而定,常常长达3——10天,从而叶片发酵,甚至霉变。有的室内加温以促进干燥,但又经常染上烟味,所以应采取炭火烘干的方法,以提高毛茶品质。
虽然茶叶加工方式与陈椽在1949年记录的加工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鲜叶分级之后,鲜叶的匀净度会进一步提升,不再需要依次下锅才能把茶叶杀熟,这样毛茶的品质会进一步得到提升,高质量的毛茶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印级茶提高了原料保证。通过毛茶分级的调整,对应的圆茶配方也随之调整。
(中茶云南公司制茶高级工程师谭自立工作笔记中的圆茶配方,1958年修改了分级方法以后1959年为了过度,省茶司下发茶厂的拼配比例中新旧分级方式都有标注)
4、茶比肉贵
印级茶在当时的价值
当毛茶收购标准样进行了重大改革之后,鲜叶的价格、原料产地的青毛茶的价格都发生了变化。
(1960——1962年勐海县收购茶菁价格)
1962年勐海县收购的鲜叶价格根据级别的不同,分别为1级25元/50千克、2级21元/50千克、3级16元/50千克、4级12元/50千克、5级8元/50千克,折算下来分别为0.5、0.42、0.32、0.24、0.16元每公斤的鲜叶价格,虽然当时的茶叶收购分不同的价区,但整体的价格差异应该不大。
当时云南青毛茶的核心产区,50公斤的收购价格为52元,大米的价格为11.30元/50公斤,两者的比值大小达4.60,可以表述为当时的一斤青毛茶可以换购4.6公斤的大米。
(1952——1990年景谷县的粮茶比价)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销区,1961年昆明市场上的甲级圆茶每50公斤批发价与零售价分别为180元和216元,乙级圆茶的批发价与零售价分别为160元和192元,猪肉价格每50公斤59元,印级茶价格是大约是猪肉价格的3倍。
(1961年的印级茶及猪肉价格的记录)
1961年刚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物资紧缺,茶叶价格如此高昂,一斤茶叶可以换3斤的猪肉,足以见得当时茶叶的价值。再从历年的茶粮价格对比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茶叶价格逐年增加,茶粮价比也在增长,这说明当时茶叶品质从复产到扩大生产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是印级茶得以外商青睐的原因之一。
图文来源:晓德书号
作者:茶世恩 李峻
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胜过吃“砒霜”,最好不要在晚上喝太多,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所以晚上可以喝已经冲淡了的生姜红茶或是吃一些泄火的水果。至于冲泡次数,也以个人口味,可以一天一包到两包茶,姜也可随个人加减。
(特别感谢:谭自立前辈为云南茶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生产资料。)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关注新茶媒,关注刀哥说茶
女性是比较适合喝铁观音的,因为对女性的身体好,那么女性喝铁观音的好处是什么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 、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 标签: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
-
云南茶叶批发市场(云南茶叶批发市场)
过期茶叶洗毛衣:用过期茶叶水洗毛衣,非但能把污尘洗干净,还能使毛线不褪色。同时把家里的鲜鸡蛋深埋在干茶叶渣中,放置在阴凉干燥的…
-
《隐秘而伟大》李易峰酒窝和发色都是原厂配件金灶茶具原装配件
火起来以后厥后峰峰,越有本人的成绩在这个行业越来,主演的影视作品拍摄了很多本人…
- 银茶具喝茶好不好茶仙陆羽也喜欢的「银茶器」扬香茶醒茶味爱茶之人不可错过
- 金灶茶具原装配件四季沐歌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烫伤消费者
- 银茶具喝茶好不好老胡喜欢喝茶更爱茶具惬意生活必有好茶相伴
- 华强北最后的幸存者:绿联科技不是你想的科技金灶茶具原装配件
- 四川一女子在网上买的银杯子摔碎了谁知女子捡起碎片一看傻眼了纯银水杯喝茶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