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叶文化

茶文化百科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5月15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梧州日报社在市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茶船古道》读书分享会

茶文化百科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5月15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梧州日报社在市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茶船古道》读书分享会。

  承载了六堡茶茶船古道的成因、线路走向和发展历程的图书《茶船古道》于2020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全文57万字,较为系统地描绘了数百年间茶船古道沿线国家、地区与六堡茶相关的事件与人物掌故,是六堡茶文化乃至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以及中国茶叶贸易输出的鲜活佐证,同时也展示了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会上,《茶船古道》的作者代表、编委会代表,以及梧州文化学者、受访者代表,分别就该书的选题、创作、出版发行等过程分享心得体会,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还围绕该书进行互动发言。

  《茶船古道》的作者代表、编委会代表,以及梧州文化学者、受访者代表,上台分享了创作心得和读后感。

  滔滔西江水,幽幽六堡香。承载了六堡茶茶船古道的成因、线路走向和发展历程的图书《茶船古道》于2020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在“广西全民阅读月”之际,5月15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梧州日报社在市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茶船古道》读书分享会,带大家走进那段茶香氤氲的历史,了解《茶船古道》成书背后的故事。

  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饮誉海内外数百年。由于历史久远、资料缺失,茶船古道的面貌模糊不清。近年来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六堡茶的历史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尤其对茶船古道进行抢救性挖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茶船古道的寻迹工作显得十分迫切。

  作为《茶船古道》创作团队成员之一,分享会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化学者曾强坦言,茶船古道的寻迹是一个从零开始的采访。“史料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人的身上挖掘历史,找寻当年的老茶人、老船工、老茶商,在这些历史见证者、亲历者身上去寻找史料。”曾强认为,既然要挖掘,就要把茶船古道全程走一遍,立足“一带一路”、面向东盟,以更高站位对外宣传茶船古道。从2016年起,梧州日报社组织专门的采编小组沿着茶船古道的走向,展开了为期两年、足迹遍布海内外的田野调查。

  分享会上,《茶船古道》作者代表杨麦分享了自己参与田野调查中那些意料之外的“收获”。如在香港陆羽茶室共享六堡茶、在雅加达进行茶事交流。也正是一个个意外收获,让他深深感觉海外华侨华人拳拳爱国之心以及对六堡茶文化的渴望。

  两年田野调查采集的翔实史料与故事,经过创作团队再创作、再加工,最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纸张之上,为大众勾勒出茶船古道清晰完整的轮廓。市会研究室主任、《茶船古道》编委会副主任严锦辉评价说,这不仅是一个新闻视角的主题报道、文化研究的成果呈现,更是一个产业文化、新闻传播与文化传承多元共进的系统工程。他认为,《茶船古道》充分将六堡茶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特点精细地发掘提取出来,极大地彰显其影响力和价值意义。

  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茶人士以及从事与六堡茶产业有关工作的与会人员也分享了自己读《茶船古道》的感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主席覃成号认为,《茶船古道》是梧州社科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研究茶船古道的集大成著作。它填补了茶船古道研究领域的空白,书中旁征博引了各类典籍、书籍,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且言之有据、文史兼具。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市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于翠萍在分享中谈到,《茶船古道》多视角、多层面道出六堡茶出口东南亚的历史进程,为各界学者研究六堡茶文化提供参考。通过茶船古道的文化传播,也让六堡茶更加鲜活,进一步提升六堡茶文化品味,把茶中“黑宝石”六堡茶推向全世界。

  市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梧州茶厂原何志强则表示,《茶船古道》是一本可读性强、易于交流传播的茶书。该书内容翔实,章节环环相扣,论述深入浅出,标题对仗工整,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群众都能轻松阅读。该书能让阅读者感受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空间,增强六堡茶人的文化自信,推动六堡茶产业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与产业,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茶文化百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重视和强势推动下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全社会各界茶人的共同努力下,六堡茶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主任,《茶船古道》编委会副主任马士成在分享会上谈及2017年3月19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他认为,《茶船古道》一书的出版,不仅讲述了六堡茶漂洋过海远销南洋的历史,同时也为六堡茶树立品牌。今后六堡茶的发展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让六堡茶插上文化科技和品牌的附加值翅膀,沿着茶船古道、“一带一路”的沿岸国家和地区翱翔,不断讲好六堡茶故事。

  《茶船古道》出版,各界反响热烈。这是一本茶书,却不局限于技术路线,专注于历史与现实、产品与文化的对话,让积淀已深的文化底蕴活化起来,茶船古道由一个历史概念丰富为生动可感的脉络和图景。这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在文化的张力中鲜明体现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激活人们的认知、认同和追求,引发共鸣,扩大了影响效应。

  《茶船古道》出自梧州日报社组织实施的大型主题采访报道“茶船古道寻迹”。对于几位作者来说,这是一段备受煎熬的历程,但是,他们凭着坚韧与执着坚守了下来,终于修成正果。需要指出的是,《茶船古道》并非报道文章的直接结集,而是再研究、再创作的心血成果。概而言之,《茶船古道》的背后是一条广泛调查、深入发掘、系统研究的艰辛路,行之愈远、眼界愈宽,行之愈笃、知之愈明茶文化百科,从而由一个高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从新闻视角的媒体行动到文化视角的成果展现,《茶船古道》有许多开创之举,都可圈可点,具有经验价值和指导意义,已经超越了主题采访的媒体行动以及一本著作的出版,成为媒体传播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推动多元共进的系统工程。

  读《茶船古道》,倾听历史的回响,感悟历史的厚重支撑着当今新时代六堡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将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体现了媒体和媒体人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是可贵的品格,必定薪火相传,在接力笔耕中传承和弘扬。

  第一,存史价值。茶船古道是否存在,或者只是一个传说?史书上记载不多或几乎没有记载,需要认真研究发掘,做好基础研究。《茶船古道》的作者们大量、深入地采访了老茶人和茶商,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提供了有关茶船古道的第一手的真实、原始的史料,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茶船古道的文化研究打下了基础。这些抢救性发掘的史料十分珍贵,使我们对茶船古道的历史轮廓、概貌有了清晰的了解,触摸到行将消失的历史脉搏。这些口述的史料拼成了历史画卷,成为茶船古道的有力佐证。

  第二,品牌价值。茶船古道是我市的文化品牌,该书对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茶船古道》的采编出版,对于我市宣传推广茶船古道文化品牌,甚至是“一带一路”研究提供了工具。这不仅是梧州六堡茶的故事,还是面向东盟的广西故事,“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我们要从较高的站位去认识茶船古道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三,民俗价值。关于六堡茶民俗风情,尚有很多可供发掘的资源,比如茶歌、茶诗、茶餐、茶节庆等,这些都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发掘梳理。《茶船古道》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书中讲述了很多有关六堡茶的民俗。这些濒临失传的民俗,充满当年的生活气息,正是我们文艺创作、文旅开发所需要的营养和素材。

  六堡茶有名,自清朝嘉庆年间就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史料多有记述。但重山封锁之下的六堡茶如何远销海外,却鲜有人知。六堡茶得以走出深山、行销海外,依靠的是一条茶船古道;而这条传奇古道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迷雾得以如此清晰地跃然世人眼前,则有赖党委政府、媒体、众多茶企茶人以及各方的努力与付出。

  2016年起,报社专门组织采访组,在相关单位配合下,对茶船古道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走访挖掘,对茶船古道的发展脉络进行全方位确认,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抢救性采访,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梳理第一手材料,甄别榷准以往业界流传的谬误,形成“茶船古道寻迹”大型系列报道,在海内外茶产业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对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其后,梧州日报社采访组启动《茶船古道》大型图书项目的编写出版工作,历时三年对“茶船古道寻迹”大型系列报道的前期采访所得,以及此后获得的更多文献材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细分整合。无论是采集还是编修,我们不仅力图勾勒呈现茶船古道完整清晰的轮廓样貌,更希望重构再现曾经真实发生于茶船古道上的人文图景,探寻延展深藏背后的文化脉络和精神内核。寻访茶船古道,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一片叶子的魅力,而其中承载的无数个乡愁故事也便成为中国故事、中国声音。

  六堡茶本身存在着一些文化的属性和特质,这是它能够传承千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六堡茶具有文化、健康和投资收藏三种属性,所以它是一个古韵茶、保健茶和收藏茶。古韵茶在《茶船古道》这本书里面讲得非常多,它根植于深厚的岭南文化。

  另外,六堡茶沿着茶船古道漂洋过海的故事,绕不开华工输出南洋的那段历史。在南洋打工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几百万人急需家乡的味道,六堡茶就是一款思乡茶。

  对于茶船古道,最近梧州市在做着《梧州市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的前期工作,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茶文化进行保护。

  随着文化保护条例的出台,下一步,市委要求六堡茶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广西千亿元茶产业的半壁江山茶文化百科,只要铆足干劲,把茶品牌用好,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让六堡茶插上文化科技和品牌的附加值,让六堡茶沿着茶船古道,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更多国家和地区,不断讲好中国六堡茶故事。

  陈伯昌 (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自治区级非遗六堡茶传统技艺制作传承人、 《茶船古道》受访者代表)

  2016年,《茶船古道》的作者们来找我商议,想挖掘和推广茶船古道历史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如果能做好,就能够为六堡茶产业提供一个“文化硬核”。

  后来,我看到他们一路从境内走到境外,每到一地都是铺天盖地的全方位立体报道,连续出了很多个版面的系列报道,我们业界都非常关注,大家看着这些报道,都知道了茶船古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茶船古道的名声响了,茶船古道这四个字深入人心了,我们这些茶人对外讲六堡茶的时候,不用再费口舌解释什么是茶船古道,茶船古道和六堡茶有什么关系了,因为大家都已经看过了这些报道。所以,他们的工作对于茶船古道这个概念而言可谓一锤定音。

  现在,这些作者们又把挖掘出来的资料集结成书,在六堡茶业界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很关注。我也看了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历史图片和资料都很珍贵。但最关键的,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历史不是一堆干巴巴的文字或数据,它还可以是很生动很真实的掌故,让我看了还想看,让我看过后能记住里面的很多细节。这些故事和掌故,我看就是六堡茶历史文化的血和肉。有了它们,六堡茶的历史就活了,六堡茶文化就成了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文化。

  当我们真正进入实施阶段时,发现原来这次的采访挖掘工程竟然如此浩大。采访过程中,批准出境的采访时间有限,我们不但要进行多媒体同步直播,还要身兼组织举办宣传交流活动的任务,整个采访组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了将近两年、行程万里的采访,支持我们走下去的,是茶船古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大茶人茶文化百科。他们的热情和期望,使我们在山穷水尽时从未想过放弃。

  当我们从西江出发,开展采访时,沿途各地的茶人朋友伸出友谊之手:当听到我们要在香港开展采访时,香港的朋友带着我们走街串巷,寻访采访对象;当得知我们要在印尼寻访茶船古道痕迹时,印尼的华人社团专门组织茶事活动,带领我们走遍爪哇的茶山茶园;当得知我们要在马来西亚寻找六堡茶的故事时,马来半岛的茶人、茶企就像接力赛一样,迎接和护送我们走遍西马各地,确保我们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茶船古道寻迹”系列报道的稿件全部完成后,又历经三年的编校修订工作,所有未尽事项和错漏之处,我们逐一榷准校正,几乎每个字都打磨了一遍。在此期间,各界茶人和各方专家学者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茶船古道》最终得以面世。

  漓江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茶船古道》,是近年来我读到的一部关于梧州六堡茶文化、梧州历史文化的精品佳作。这是一部梧州特色非常鲜明,兼具史料性与可读性的优秀科普读物。这部著作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筚路蓝缕,填补空白。对于茶船古道的研究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茶船古道》一书出版之前,是碎片化的。《茶船古道》是梧州社科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研究茶船古道的集大成著作,填补了茶船古道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茶船古道》向我们呈现了古道的基本情况、发展轨迹,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含义。书中旁征博引自明代以后的典籍,尤其是晚清、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籍。内容很丰富,涉及茶船古道各个方面。

  三是言之有据,文史兼具。我更愿意把《茶船古道》当成一部学术著作来读,因为它引经据典,以史实为依据,而不是“演义”,尤其是引用了很多历史图片,不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图有。

  一是欣喜。《茶船古道》大量使用历史照片和现场图片,结合文献资料,使得科学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而成稿成书,填补了梧州六堡茶对外宣传的一项空白。

  二是感触。感触成书不易,时间跨度大,工作量大。感触笔者敬业尽心。同时,本书海外采访行程万里,作者们不辞辛劳,在短时间内,辗转多国和地区,采访百余位茶人,这本书很及时,因为很多茶人年事已高,若不及时采访,很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就有可能拿不到了。

  三是享受。翻阅《茶船古道》这本书,你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跟随作者的脚步,行走于茶船古道沿线国家和地区,感受他们的风土人情,聆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老茶人的六堡茶故事,了解六堡茶及文化在这些区域的推广发展,体现出该书作为历史文化类学术书籍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也为作者优美的文笔所吸引,全书57万字看下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当我拿到这本特点鲜明、印刷精美的《茶船古道》一书,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几年前的报道内容相比,有了许多改进,比如在前期的报道中,一些采访对象介绍的事件线索,如今在书中增加了不少文献资料佐证,所以说,如果几年前的报道内容是一块美玉的话,那么今天这本《茶船古道》就是由美玉雕琢而成的精美物器!这本书也是关于茶船古道题材的第一部专著,意义非凡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可喜可贺。

  纵观《茶船古道》全书,其宗旨可以概括为,为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这个定位宏大,对加快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完全可以说《茶船古道》这本书是集六堡茶茶船古道研究之大成的一部著作,为六堡茶抢占茶船古道之茶文化制高点赢得先机,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者们及为这本书作出了贡献的所有人,都是十分可钦可敬的。

  茶船古道是六堡茶的一张文化名片,是以茶叶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在《茶船古道》出版之前,相关学术著作田野调查少之又少。这本书的出版,从策划开始我就很期待。

  《茶船古道》的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茶船古道的实物遗迹较少,很少有客观权威的文献资料。该书通过挖掘茶船古道历史轨迹和六堡茶历史文化,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二是通过该书,可以多视角多层面了解六堡茶出口东南亚的历史进程,为各界学者研究六堡茶文化提供参考。三是通过茶船古道的文化传播,让六堡茶更加鲜活,提升了六堡茶的文化品位,提升了梧州的城市影响力,把茶中“黑宝石”六堡茶推向全世界。

  作为六堡茶文化的鸿篇巨著,《茶船古道》脉络清晰,从不同视角和领域,描述了六堡茶的种植、加工、功效及应用、工艺改良、产品包装及运输、发展历程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叙述了六堡茶历史品牌的品质特点、国内市场拓展、出口外销的历程。

  作者饱含家国情怀、乡土情怀,通过一个个六堡茶人的感人故事、生动的人物描述,剖析了茶船古道深厚的历史意蕴和现实意义,便于读者探究六堡茶沿西江走廊到广州、下南洋的运输通道,成为侨销茶的历程,以及今天发挥六堡茶茶船古道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现实意义,也为我们今天如何挖掘、培育六堡茶文化,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六堡茶提供科技支撑,为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指明路径和方向。

  茶船古道和六堡茶密不可分。六堡茶此起彼伏的命运与南洋华工的兴衰,通过一条茶船古道,紧紧连接在一起。鸦片战争前后,大批两广人下南洋谋生,大量华工进入南洋各地后,主要从事体力工作。这是一段充满辛酸与血泪的历史。无法割舍的乡情,写就了梧州六堡茶向海外输出的雄伟篇章。一部茶船古道史,就是南洋华工的兴衰史,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割舍不断的情结。穿越岁月的烟云,有形的古道与无形的心路交织,演绎着人情、世风、茶事的沧桑。

  当前,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553311”文旅工程的提出和践行,更为梧州茶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茶船古道》一书应时而出,深入挖掘六堡茶的文化底蕴,提升梧州茶文化内涵,对增强梧州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做大做强茶产业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茶船古道》从六堡茶起源制作品饮运输和传播等角度进行叙述,在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采访,拿到了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最终成书,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充分反映了历史上六堡茶的产销情况,很多是首次披露出来,让人耳目一新,为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六堡茶提供了一个途径,为六堡茶宣传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堡茶也叫侨销茶,黑茶类杰出代表,因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在华侨地区广受欢迎,主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和澳门,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茶船古道留下了很多故事。该书对这些故事和历史进行了还原,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栩栩如生,为宣传六堡茶文化添上浓厚一笔。

  《茶船古道》一书出版发行,弥补了中国六堡茶流通史与对外文化传播的空白,是六堡茶文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介绍茶船古道文化权威的工具书。

  本书编撰者通过充分搜集历史资料,并沿茶船古道线路走向一路追踪探访,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抢救性采访记录,形成了第一手材料,准确地复原六堡茶外销的通道,是迄今为止介绍六堡茶茶船古道文化较为权威的工具书籍,填补了中国文化茶流通史的空白,有助于促进六堡茶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把六堡茶打造成为壮美广西的文化符号提供了参考坐标和文化支撑,具有存史、咨政和启智的积极作用。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章节环环相扣。论述深入浅出,标题整齐对仗,内容脉络清晰,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群众都能轻松阅续,有助于推动六堡茶产业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部鸿篇巨制以章回小说般的写作形式,通过人物专访获得翔实的史料,运用长焦镜头一般捕捉茶船古道的一些重要的细枝末节,艺术地把这条曲折绵长、颠簸数千里下南洋、维系茶乡与在外漂泊华人矿工的茶船古道丝丝缕缕联在一起,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茶文化百科,体现了作者们的独具匠心。

  通读全篇,读者在了解茶船古道起源、盛衰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知道六堡茶在这段历史长河演变中的地位,更能呈现当时茶农、茶工、茶贩的生活境况及香港、澳门茶楼酒肆的繁盛。当然,更重要的,是品读出了六堡茶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传承。

  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我认为,要把六堡茶产业做大,根源在于培植更多的消费群体,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茶。六堡茶产业要做大,一定要抱团发展,健康发展,这才是王道。

  《茶船古道》这本书文笔生动、图文并茂、史料翔实,它以茶船古道作为内容的主线,聚焦于历史,把许多珍贵的资料串了起来,给我们还原当年六堡茶如何通过茶船古道运往海外的壮美画面;同时引导我们置身于茶品之外,从历史的角度,更全面和客观地看待六堡茶的发展历程,值得反复阅读。

  学习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位六堡茶爱好者进阶的必修课,而阅读这本《茶船古道》就是绝佳的途径。

  书中大量的历史资料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田野调查,以及茶船古道沿线一路的追踪探访,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了抢救性的采访记录,书中内容丰富、饱满,阅读起来十分轻松,因为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真实故事穿插其中,不同的人、不同角度,不同年代,不同故事,使得整段历史更具感染力,这是一本用心之作。

  翻看这本史料翔实、设计独特、装帧精美、有57万字的书,感觉到其有几点与众不同的价值。首先这是梧州第一本全面研究茶船古道的书,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介绍茶船古道的前世今生、贸易线路、影响的范围等,具有权威的工具书作用。其次是故事引人入胜,通过讲述者之口带读者从六堡茶的源头一路下广州出南阳,很有现场感和亲切感。再次是文学价值高,可读性强。随手撷取的章节题目,就能汇成一首优美的“茶船古道诗”,让人深深感到作者古诗词造诣很深,把六堡茶之“雅”写了出来,朗朗上口,令人过目不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都是第一手资料,使这本书具有重大的存史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茶文化内涵的句子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