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叶展会

茶叶展会图片茶叶创业计划书模板美食节展会策划方案

  网络零售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展会图片茶叶创业计划书模板美食节展会策划方案

  网络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网络零售总额从2015年235亿元增长到2020年747.3亿元,增长2.2倍,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率超过26%。2016年至2020年,全市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从4.88亿元增长到20.8亿元,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增长3.3倍,年均增长率达43.7%,同比增长60%,增速位居我省各设区市第三名。

  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快递业务量由1.57亿件增长到6.7亿件,年均增长率达33.6%;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我市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保持全国城市前40位。

  市场活跃主体显著增多。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各类活跃网店2.2万家,其中企业店超3000家。在淘宝、天猫、京东三大主流平台上活跃的农产品网店达1366家,在速卖通、wish、ebay、亚马逊四家平台上活跃的跨境电商企业2300家。截至2020年,在阿里国际站和中国制造网上共有签约跨境电商B2B企业超2500家。

  农村电商发展基础扎实。“十三五”期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0亿元,同比增长37.9%。累计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83个、电商镇12个,改造建设1000余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打造出米果果、飞翼农庄等“互联网+农产品基地”。嵊州市荣获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更加便捷高效。各区、县(市)全面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县,规上农业生产主体安装二维码追溯设备率达到90%以上,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家,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82个。

  服务业电商发展势头强劲。深入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持续推进“六个网上”工程,涌现出大江生鲜、网上轻纺城、天姥管家等为代表的“网上菜场”“网上市场”“网上家政”,并纳入省级“六个网上”优秀案例库,金帝银泰城、上百集团等积极打造“智慧商圈”,成功培育省级智能化、数字化工厂30个。大力发展“直播经济”茶叶展会图片,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快手直播基地和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基地被评为省级电商直播基地。搭建绍兴智慧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县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绍兴市被列入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培育)名单,诸暨市被评为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创建),越城区、嵊州市被评为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培育)。

  跨境电商发展成效显著。柯桥纺织、诸暨珍珠、嵊州领带茶叶创业计划书模板、上虞伞业先后被评为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2019年12月,绍兴市成功获批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1月,成功纳入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试点范围;2020年9月,国家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落户越城区(滨海新区),同年中国轻纺城也成功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三大开放平台的建设将大幅提高绍兴通关便利度、品牌知名度、市场开放度。重点打造6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一区一园、错位发展。9610、9710、9810“三路”全通,打开新的出海通道。

  快递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快递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扩建40多家快递企业处理场地、累计增加处理场所超过10万方,增加智能快件箱3100余组,日均使用率达70%左右。初步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快递服务点,实现全市1588个建制村全部通邮,累计建设227个农村快递网点,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60%。建有12个海外仓,其中希凯易被评为省级公共海外仓。

  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5G基站7590个,基本实现全市6个主城区5G网络基本覆盖,共有28家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2020年设立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安排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并与浙江移动分公司、华数集团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形成5G建设合力。

  推动企业上云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共25家企业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成功创建7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9家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行业云示范平台,累计完成上云企业4.1万家,其21家成功评选为省级上云标杆企业。

  加大政策支持。“十三五”期间,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等实施意见,将电子商务相关政策纳入《绍兴市鼓励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绍兴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并不断修改完善,从跨境电商、服务电商、新零售等多方面支持电商产业发展,加强政策引领。

  打造人才高地。构建政校企多方合作的人才培育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协会、企业的作用,开展各类普及性人才培训和技能性人才培训。“十三五”期间,已普及电子商务知识10万余人,培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1万人以上,培养高级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近1000人,具有省级电子商务培训机构13家,省级电子商务培训基地26家。与阿里巴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合作成立了全国本科院校首个“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联合蚂蚁金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码商夜校”,建立全国首家“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培训基地”;认定13个市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

  网络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组织开展网络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网站、网店47820个,线家,检查电子商务产品生产加工单位745家(次),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3356条,责令整改网站1501个(次),提请关闭网站305个(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112个,立案查处网络违法案件1131件。持续开展绍兴黄酒定向监测,2018年以来,累计监测绍兴黄酒网络销售链接37152条,打击侵权链接677条,已全部实现侵权商品下架、侵权链接断链。

  网络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推动柯桥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浙江省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推进平台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促进电商平台规范发展、加强电商领域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网络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完善网络市场消费者维权机制等六个方面出台了十六条工作举措,推动解决平台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十三五”期间绍兴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指标的排名仍旧靠后,2020年绍兴市网络零售额排名位居全省第8位,跨境电商网络零售出口额排名位居全省第7位茶叶创业计划书模板,网络零售额总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排名位列全省第10位。见表1。

  1.受周边地区“虹吸效应”影响较大。绍兴市地处杭州、宁波、金华(义乌)之间,受周边地区“虹吸”效应影响较大,特别是义乌、杭州特定的政策、区位优势以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的吸引力,将绍兴电商的人才、资金、企业等要素资源吸走,造成绍兴市人才、服务等资源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本地培养的电商人才近80%外流,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

  2.电子商务产业配套服务不到位。从人才方面看,我市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从电商服务能力看,我市电子商务服务机构较少,缺乏对电子商务产品提供专业化宣传、运营、推广等服务的机构茶叶展会图片。从物流方面看,我市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成,末端配送网点较少,物流运输成本较高,冷链仓储、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绍兴电商产业发展。

  3.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与义乌、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地相比,我市暂未出台相对完善的电商人才培养、快递物流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设立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电商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快速发展。如衢州市出台了电商企业物流费用补助政策,对电商企业年快递量不超过10万件的费用进行补贴,每件快递补贴物流费1元,每家企业封顶10万元。又如湖州市出台了支持电商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企业开设新店、电商人才培训等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对当地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部分传统商业经营者电商意识不强。绍兴传统产业发展较好,但部分传统产业企业主、专业市场经营者偏好线下交易,线上交易意识不强、网络交易习惯尚未形成,也导致了绍兴电商产业总体规模较小,规模以上电商企业偏少,小微企业居多。如工业领域虽有轻纺城、巴鲁特等代表性龙头企业,但总体上数量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绍兴电商做强做大。

  5.改革创新深度不够。相对于杭州、宁波、义乌等地,绍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绍兴综合保税区起步时间较晚,改革开放广度和深度不够,跨境电商发展生态体系尚未健全,商业模式、监管模式等创新成效尚未充分显现,推动绍兴传统产业电商化发展效应尚不明显。同时,绍兴国际邮件交换站尚未获批。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绍兴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1.国内国际双循环、RCEP引领电商发展进入“新蓝海”。习总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动国内循环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完善消费体系美食节展会策划方案,为电子商务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和消费增长点。推动国外循环,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国内外相互衔接的经济贸易规则、管理和标准,以及自由化、便利化贸易投资合作政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此促进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跨境流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了我国与东盟等国的要素流动,尤其是中日首次建立了直接的自贸区关系,我市优势跨境电商产业纺织服装业受益较大,RCEP全面生效后,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流通成本降低,绍兴跨境电商发展进入新蓝海。

  2.产业数字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电商发展提供“新机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继续深化,人类社会进入数据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浙江省“四大建设”以及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绍兴市“融杭联甬接沪”区域优势显现,成为沪杭甬技术、产品、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重要承载地和区域优质要素的重要引力场,有利于完善绍兴电子商务供应链,提高绍兴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

  3.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为电商发展带来“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资金链、生产链和供应链无法衔接等问题。全球化遭遇逆流茶叶展会图片,保护主义思想抬头,WTO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地缘风险上升,全球经贸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商品与服务加征关税、增设更多贸易壁垒,对于绍兴跨境电商而言,削弱了我市电机、家具、机械器具、日用品等领域的商品与服务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外部需求萎缩叠加国际经贸摩擦,使得我市优势产业纺织、日用品等企业出口欧美国家成本增加,为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在欧美等国家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总体看,未来5年是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电子商务转型关键期,有机遇也面临风险,但机遇大于挑战。绍兴市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产业优势、借助外部资源,出台支持政策,加快推动绍兴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和绍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机遇,着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把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与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创建结合起来,以“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制造、新治理”为主线,大力推动绍兴市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为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1.坚持扩大内需,发展新消费。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总体思路为指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扩大内需、拓展国外市场中的引擎功能,培育发展新型消费,全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激活国内消费市场,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深度融合,促进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2.坚持数字赋能,创造新场景。深入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各类创新,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场景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智慧门店、智慧工厂、智慧停车、无接触配送等新场景。

  3.坚持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制造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培育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商贸、文旅、出行、医疗、学习等领域电商化发展和业态创新。

  4.坚持改革创新,打造新环境。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商业模式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现代市场治理机制。推进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慧物流体系,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提升电子商务运营、支付、税务等服务质量,打造电商发展新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以“扩大规模、深化融合、提升品牌、优化环境”为导向,抢抓三大国家级平台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工业电商、服务业电商和农村电商,积极培育发展新场景、新平台、新业态,加快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创建,完善电商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绍兴电子商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到2025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基本建成,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深入推进,成功创建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推动绍兴由“电商小市”向“电商大市”“电商强市”转变,将绍兴打造为全国领先的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全国跨境电商集群制造服务示范区和电子商务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超过1700亿元,年均增速达18%,电商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到2025年,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发展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出口额年均增长30%以上。

  产业电商蓬勃发展。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电商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70%;新增浙江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1个,新建绿色直播间50个。

  农村电商升级发展。到2025年,农村电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标杆创建稳步推进。到2025年,力争建成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创建2-3个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数字生活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培育区域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10个以上。

  1.推进三大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绍兴综合保税区(滨海新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轻纺城)等国家级平台,以“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跨境电子商务”为特色,加快推进“四平台、六体系、八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制造、交易、集货、支付、物流、结算、收付等全产业链,高水平建设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抢抓绍兴综合保税区(绍兴滨海新区袍江片区)建设机遇,结合绍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导绍兴企业通过“综合保税区+海外仓”模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国际订单处理中心、国际快件中心、国际邮件分拨中心美食节展会策划方案、保税展示销售中心和交易结算中心,积极发展网上会展扩大进出口业务规模,支持绍兴优势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2.积极引育跨境电商主体。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招引力度,全面推进绍兴市“一盘棋”产业链精准招商,开展跨境电商补链、强链招商,招引国内外知名直播电商企业、供应链企业以及连连科技、pingpong、速卖通等跨境电商企业相关项目落户绍兴或设立分支机构,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交易、物流、通关、仓储、结汇等专项或综合性服务。完善六大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促进“买全球”“卖全球”。联合跨境电商著名平台,实施跨境电商“基础培育”工程和“店开全球”计划,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企业、专业人才等要素集聚,培育发展永升化纤、沐家家具、凡尔赛纺织等纺织服装领域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3.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机制。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结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绍兴联动创新区建设,完善国际贸易“单一出口”功能,有序推进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710)、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9810)相关试点,提升跨境电商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电商企业通过银行“系统直连”模式办理结汇业务,鼓励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降低结算成本,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业态培育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充分发挥绍兴与日本、韩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优势,抢抓RCEP机遇,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推进国内电商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打通阻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制度性壁垒,形成以高水平外部循环带动高质量国内循环的电子商务新格局。

  1.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监管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海关流程,全面推行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绍兴市优势工业产业为基础,推动制造业企业在B2B业务方面先行先试,扩大B2B出口先行先试范围,引导企业通过9710、9810等监管方式报关。

  2.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力争到2022年,形成以“十百千万”(打造10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100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新增2000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培养引进10000名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绍兴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1.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深入推进supET“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框架,按照绍兴市“一区域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思路,推动企业实施“用云计划”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融合,推进企业“高水平上云、深层次用云”。以工信部工业电商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支持绍兴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区域级平台有序发展,围绕我市纺织、黄酒、珍珠和轴承、袜业、厨具等重点行业、块状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强市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

  2.大力推动工业新业态发展。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绍兴市工业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积极培育数字技术服务、高端工业软件等新业态发展,全面推动嵊州厨具、柯桥纺织、诸暨金属加工和袜业等重点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数据跨系统采集、传输、分析、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以及数字化工业园区,推动“绍兴制造”向“绍兴智造”创新跃升。

  3.积极培育工业电商品牌。建立健全工业电商产品标准化体系,提升工业电商产品质量,积极引育优秀设计主体,吸引先进设计研发机构来绍兴落户,推动我市纺织、服装、皮革、箱包、厨具、家居等块状特色产业时尚化升级,充分发挥雅士林、永升化纤等工业电商企业龙头效应,整合绍兴市各行业工业企业资源,加强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共建淘宝绍兴工业产品馆、京东绍兴工业品牌自营店,培育发展一批纺织服装、黄酒等特色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今日头条、搜狐、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借助云上浙洽会、浙江数字贸易服务云展会等平台,宣传推广绍兴优势工业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文化附加值的“绍兴制造”品牌、区域特色工业电商品牌。

  1.高水平建设电商产业园。积极推动华旭华时母婴电商产业园、“创智谷”网红电商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吸引电商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来此落户,促进电商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绍兴电商产业集聚程度。到2025年,完成华旭华时母婴电商产业园、“创智谷”网红电商产业园建设并投入运营。

  2.建立工业电商培育基地。结合物联网、5G、人工智能新技术,建设智慧工厂,降低成本,积极与淘宝、抖音、快手等第三方直播平台合作,建设企业产品网络直播间,推广工业产品。到2025年,建设绍兴工业电商产品直播间100个。

  3.培育工业电商品牌。依托厨具、纺织、金属加工等本地优势产业,遵循“政府主导、协会主推、企业主用、团队运营”原则,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共建绍兴工业电商品牌。到2025年,打造2个知名全国的区域工业电商品牌,5个具有绍兴特色的本地工业电商品牌。

  1.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抢抓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机遇,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培育农业电商带头人,强化品牌建设,围绕茶叶、香榧、黄酒等本地农特优产品,进行特色加工包装,打造区域电商农产品品牌,促进绍兴电商农产品品牌国际化发展。深入挖掘培育一批电商镇、电商示范村、电商专业村,进一步强化电商镇、电商示范村、电商专业村的产业集聚功能和区域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农村电商集聚度。

  2.健全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机制。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加快现代化农村电商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推广渠道,加强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产销对接,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建设农产品网络分销平台,引导企业利用直播电商、社群电商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探索发展产地物流、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为生鲜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物流配送支撑。鼓励以众包、共同配送等方式解决农村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力推进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

  3.创新“工业品下乡”模式。整合各区、县(市)现有资源,建设“工业品下乡”平台,支持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农贸批发市场、综合性超市、百货商店等地建设工业品展览,开展汽车、手机、电脑、农资等产品展览展销活动,并利用抖音、快手等电商直播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引导工业企业与京东、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工业品下乡渠道。加强与当地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合作,探索发展客货同运模式。开展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改造工程,拓展服务网点功能,利用服务网点开展快递存取业务,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加强与各乡镇超市、便利店、菜场等合作,完善农村物流末端节点布局,降低工业品下乡成本。

  4.完善农村电商发展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包装等环节标准化程度,规范茶叶、香榧等农产品加工、处理标准,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精准营销,加强农产品宣传推广服务。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美食节展会策划方案、加工、运输等环节均可溯源,提升农产品管理与服务水平。制定出台面向农村中青年群体、妇女群体的农村电商培训计划,开发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农村电商培训方案,为农村群众提供电商培训服务。建设村级信息服务中心,推进各类农业企业资源要素、生产经营、产销信息的共享应用,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宣传推广等服务相互融合,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1.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电商现代流通体系、强化农村电商培训体系等为主要任务,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到2025年,新增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建设电商镇茶叶创业计划书模板、电商示范村、电商专业村等平台。挖掘绍兴各镇、村特色,大力推动电商镇、电商示范村、电商专业村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平台建设,提高绍兴农村电商整体发展水平。到2025年,新增电商镇20个,电商示范村30个,电商专业村50个。

  3.拓宽“工业品下乡”渠道。支持各区、县(市)结合本地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台“汽车下乡”等补助政策,开展以旧换新、满减、满赠等促销活动,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推广,扩大汽车、手机、电脑、家电、家具、家居等工业品在农村的消费,释放农村工业品消费潜力。

  1.加快生活服务设施数字化。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新基建建设,带动生活性服务行业基础设施全面数字化发展。深化“互联网+服务业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强化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支付机构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全国性区域综合平台、行业垂直平台和本地生活城市连锁平台,推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

  2.推进商贸服务发展数字化。积极推进“六个网上”工程建设,引导银泰城、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场开展“网上超市”,鼓励轻纺城、厨具城等专业市场以自建平台、合作共建、第三方平台入驻等形式,建设一批“网上市场”,支持大型农贸批发市场、餐饮企业加强与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平台的合作,开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一批示范平台和项目。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百货超市发展体验式消费、沉浸式消费、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等新业态,推广无人超市、无人货架、智能便利店等新零售模式,推进智慧运营,加快建设一批“智慧门店”“智慧商圈”,争创建设新零售示范城市。

  3.推动文旅服务发展数字化。大力推进绍兴市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完善绍兴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与省级、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用户、数据、资源、服务的互通互联,培育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媒体等文化新业态。开展“互联网+旅游”创新试点建设,建设“智游绍兴”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景区数字化发展,完善绍兴全域导游导览系统,加强绍兴旅游网的政务、资讯、咨询和电子商务集成功能,打造绍兴市“出行先上网”的信息旅游新形态,加快推进鲁迅路、迎恩门风情水街等高品质步行街建设,打造一批夜经济IP和网红打卡地。

  4.创建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在深入推进绍兴市数字商贸、数字文旅的基础上,结合绍兴市城市大脑建设以及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数字政务2.0建设;全面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逐步实现线上问诊,持续推进健康、养老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积极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互联网学校,引导学校、培训机构开展网络授课,促进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不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交通治理中的应用,优化公交供给,推进城乡公交融合发展,争取实现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创建。

  1.力争创建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聚焦绍兴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健康等优势领域,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力争建成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

  2.成功创建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市、区)。深入挖掘绍兴各县(市、区)优势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建成3个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3.建设智慧商圈。鼓励传统商业开展“人、货、场”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智慧商圈、智慧门店。到2025年,建设20个智慧商圈、500家智慧门店。

  1.优化物流发展规划布局。抢抓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谋划建设沪嘉绍金城际铁路、甬绍金城际铁路,充分发挥绍兴市“融杭联甬接沪”区位优势,建设绍兴市智慧物流园区、城市集散中心、末端配送网络物流体系,争取建立国际邮件交换局,积极推动城市仓储、零担运输、邮政、快递公司等各类企业共建城市集散中心,探索发展集货模式。结合《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优化绍兴市冷链物流规划建设,积极布局海外仓。加快推进小区快递柜,乡镇运转中心、村级快递网点等末端配送网点建设,打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提高货物配送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2.加快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绍兴市现有资源,加强与圆通、申通、顺丰等物流公司合作,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加强5G、物联网、传感器、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搭建智能化物流运营平台,推动涉及物流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共享,探索建立集全过程监测、动态管控和智能调度为一体的物流数据中心,实时监控城市配送车辆运输情况,实现存、取、管、运全程智慧化,提升绍兴全域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促进“三链”融合发展。围绕绍兴纺织、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黄酒、珍珠等经典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打造国内领先产业集群,以“建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头部配套企业落户绍兴,加大相关配套服务政策支持力度,吸引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深化物流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与现代农业、制造业等产业集群联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三链深度融合发展。

  1.推进智慧物流园区等物流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华东钱清智慧物流产业园、立信鼎乘智能仓储物流中心新建工程项目等智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运用新技术提升快件存储、分拣、运输、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到2025年,完成华东钱清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

  2.建设海外仓。支持企业在境外独立或合作建设、租赁仓库,缩短境外货物发货周期,助力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新增10个海外仓,其中2个为省级公共海外仓。

  3.打造绍兴快递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地图新技术,加强与阿里巴巴等公司合作,开发快递全过程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管控系统和快递物流智能调度平台。到2025年,力争基本建成绍兴市快递数据中心。

  1.强化电商骨干企业培育。全面实施《绍兴市产业链精准招商竞赛办法》以及龙头企业“领跑计划”和上市企业“凤凰行动”,根据电商产业发展趋势及绍兴电商发展实际,研究招引电商细分领域产业链及相关龙头企业名单,创新招商引资政策,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方式,招引国内外电商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或“独角兽”企业,重点招引纺织服装、医疗健康、厨具电器、跨境海淘、社交网络、物流货运等领域垂直平台企业、电商区域平台服务企业以及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使绍兴成为优势电商企业集聚地。

  2.加强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结合绍兴市“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计划,制定出台绍兴工业电商培育发展名单,构建电商创业孵化全产业链条,强化与专业电商孵化器合作,建立健全电商孵化器、创业者、创业导师、投资人常态合作的服务机制,为电商企业提供投融资、产品设计、品牌推广、运营维护、仓储配送、资金结算、政策讲解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并对创新创业企业研发人员费用、研发设备材料费、软件或服务购置费等进行适当补助,加快创新创业企业培育。

  3.推动电商发展模式创新。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商、社群电商开启“云逛街”新模式,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直播基地,发展“直播+工业品”“直播+农产品”“直播+旅游”特色产业直播间,推进新经济新零售的快速增长,引导企业与叮咚买菜、橙心优选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创新社区团购等社区商业业态与服务模式,推动社区传统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创新“安心送”“社区集采集送”等无接触式消费模式。

  1.建立绍兴龙头企业培养体系。依据绍兴电商企业发展现状,建立电商企业指标体系,每年评选20家最有潜力电商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政策支持,扶持有潜力电商企业发展。到2025年,累计培育50家具有影响力的电商龙头企业。

  2.建设直播网红孵化基地。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各高校资源茶叶创业计划书模板,共同打造绍兴网红孵化基地,结合绍兴市优势产业,培育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带货主播,到2025年,累计培育具有影响力主播100人。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绍兴“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绍兴5G、IPv6、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快速响应的国际通信服务设施,深入推进5G产业合作应用。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主体,集中综合配套服务、企业研发服务、园区服务等资源,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鲜冷链等城市基础体系,大力促进数字生活新服务产业链发展。

  2.提升电商发展服务水平。加强与亚马逊、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知名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积极推进页面设计、品牌推广、软件开发、人才培训、仓储物流、数据分析等领域服务企业和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快引培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商,为绍兴电商企业提供在线化、标准化、品牌化服务。加快建设绍兴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引入专业平台运营商,提升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绩效。鼓励各级政府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政府电商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完善担保体系,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跨境电商专业金融服务、国际金融法律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稳步推进跨境电商交易人民币结算,优化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水平。

  3.完善电商市场治理体系。深入开展“网剑行动”,持续加大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切实净化网络经营环境。开展“合规助企”专项活动,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督促平台经营者健全合规管理体系,降低平台经营风险,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电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绍兴全市电子商务网站可信认证服务工作,推广应用网站可信标识,严格落实电商平台企业实名登记和认证制度,加强对物流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建设,建立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白名单。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依托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和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形成绍兴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递、物流费用或快递、物流等企业的运营费用进行补贴,设立企业补贴标准,每件快递补贴不超过1元;设立电子商务人才专项培养基金,对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育、专项技能培训等科目的机构给予补贴,培训每人次补贴不超过1500元。

  3.打造绿色直播间。建立直播间监管系统,加大不合格直播间惩罚力度,保证直播间产品信息与商品价格、质量保持一致。到2025年,打造50个绿色直播间。

  4.建立浙江省市场监管司法鉴定中心(绍兴)分中心。建设电子数据勘察取证分析实验室,开发取证区块链节点。建立联动取证分工协作机制,引导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商务各领域的应用。

  充分发挥绍兴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保障机制,组建电子商务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等机构,为电子商务发展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论证。

  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中高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积极开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大对电商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力度,优先安排重点电商项目土地指标,积极盘活城乡低效用地、旧厂房、旧街道、旧村落等有关设施,发展电商及配套产业。创新电商发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助力电商企业发展。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政策》《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电商企业和人才招引政策,对电商专业人才实行“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并提供安家补贴等一系列支持。全面推进人才政策一网通办,优化“店小二”式人才服务,切实解决高端人才的住房、医疗、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问题。

  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工作制度,建立涵盖市、县、乡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系统,提升电子商务统计数据采集和监测水平,形成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常态化机制。加强与主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数据共享工作,建立健全数据的发布、使用、分级与保密制度。建立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目标纳入绩效考核机制,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指标作为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之一进行重点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全面推进绍兴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绍兴特色产业、产品网络直播间;树立传统企业电商化发展较好、传统专业市场网络交易额增长速度较快的典型企业样板,强化对典型示范企业的宣传力度,增强传统经营者的电商意识;加大对产业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领域优秀人才事迹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支持电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茶叶电商商务策划书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