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馆文化

重庆交通茶馆历史茶馆文化《茶馆》原文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

  我对茶馆的第一印象,毋庸置疑,正是来自老舍的戏剧《茶馆》,印象之深,以至于北漂到京城后,听说有家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不多久就约了朋友要亲自体验一番

重庆交通茶馆历史茶馆文化《茶馆》原文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

  我对茶馆的第一印象,毋庸置疑,正是来自老舍的戏剧《茶馆》,印象之深,以至于北漂到京城后,听说有家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不多久就约了朋友要亲自体验一番。

  果不其然,是我想象中的茶馆,京味儿十足。一碗大碗茶,就着应季风味小吃,边吃茶边欣赏台上的曲艺相声等表演节目重庆交通茶馆历史。

  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茶馆文化,并沾沾自喜于自己好歹也亲历感受了一番。以至于后来有机会去成都旅游两次,竟半次都没想起要去茶馆里坐一坐,感受一下成都人独有的茶馆闲趣《茶馆》原文。

  此次读过王笛教授以成都茶馆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专著《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后,才惊觉自己对茶馆的认知竟是这般流于表面。

  王笛教授是一名历史学家,现任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中国社会史、城市史茶馆文化、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许是生于成都、长于成都之故吧,自王笛1980年《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时,就已经开始对成都茶馆萌生研究的兴趣,只可惜,受限于当时所能获得的相关资料有限;后来,在1998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论文课题研究中,再次起心动念,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专项研究,经历12版的反复修改后《茶馆》原文,终于定稿成书《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王笛教授别有心思地以新世纪第一天,即1900年1月1日,农历己亥年腊月初一的第一杯早茶写起,具象白描中《茶馆》原文,拉开了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帷幕。他在书里写道,“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开始的茶馆生活,既是过去传统生活方式的继续,亦是未来50年那充满艰辛、动荡、无奈、惶惶不可终日的经历的开端。”

  这就要从茶馆的角色和功能说起。王笛教授在书里对茶馆的专题研究聚焦于三个主题,分别从社会、经济和层面来详述茶馆在其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中,经济层面是以茶馆为主体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仔细剖析上个世纪初,小本商业的经营与管理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包括茶馆与顾客、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茶馆文化,茶社行业工会和茶馆工人间的关系,以及茶馆自运营的内外部问题等等。

  层面,则是聚焦茶馆在公共中的角色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包括各种社团在茶馆的活动、政府对茶馆的控制、地方精英对茶馆的改造等等;其中,对袍哥这一秘密社会组织在当时的势力活动,以及「袍哥文化」如何影响了市民「义字当先」的价值判断的解析也是精彩纷呈。

  关于袍哥组织现象,王笛教授另著书有《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感兴趣的读者也可找来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社会层面,体现在茶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休闲和社交功用外,茶馆还是一个最好的信息收集与交换的场所。

  当然,这部分也是我最爱读的内容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它解惑了成都茶馆区别于其他城市茶馆,以及茶馆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三:有闲重庆交通茶馆历史、有茶和…住得远。

  有闲、有茶好理解,诚如作者在书里写道,“成都人,生来就有种闲散的脾气,随便什么事,都满不在乎,朴实无华之中,带有恬淡、休闲的性格,所以养成了爱上茶馆的习惯”。而经年累月之下,这种日常习惯早已融为生活方式,成为个体乃至于城市的独特气质。

  那么四川的著名传统文化,住得远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在王笛教授的分析里,这是成都茶馆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成都平原是散居模式,人们居住点相对分离,尽量靠近所耕种的田地。因此,闲暇之余,他们需要有个地方可供聊天、交流信息、买卖商品......于是,茶馆便应需而生重庆交通茶馆历史。

  且成都平原自古就得益于完善的灌溉系统,农业高度发展,农民无须整年都在地里劳作,自然就有了闲暇时间休闲,或是来点副业。

  同样,也是基于地理条件,成都平原的土壤适合种茶,却由于交通闭塞茶馆文化,转运成本高,茶叶难以输出,只能对内消费,且价格便宜,家家户户都能消费得起。

  当然茶馆文化,除了这三点外《茶馆》原文,茶馆在成都人的生活里所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于此,在旧时社会环境里,还起到公共设施的服务功能。因为井水质量、燃料缺乏等自然资源问题,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也特别依赖茶馆,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在搬迁时,都要先实地考察附近是否有茶馆。

  王笛教授的这本《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可以说是我读过的对茶馆研究最全面且细致的历史专著了。虽是专著,文字却很易读,并没有任何晦涩的专业词汇;相反,那些散落在书里的成都特色语言,更是平添了几许阅读的乐趣。

  书里还有大量的档案资料、黑白照片、漫画插图《茶馆》原文,更有鲜活的第一手田野调查笔记,以及恰到好处地引用文学名家的作品,让读者得以全方位感受茶馆的兴起、集休闲、社交、娱乐、经营等多角色为一体的茶馆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茶馆的社会背景解读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