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馆文化

好看的茶馆图片茶楼牌匾设计效果图老舍写茶馆的意图

  “我从16岁进入人艺,到今年已经48年了,可以说我把我所有的青春都献给了这座剧院,交给了这方舞台

好看的茶馆图片茶楼牌匾设计效果图老舍写茶馆的意图

  “我从16岁进入人艺,到今年已经48年了,可以说我把我所有的青春都献给了这座剧院,交给了这方舞台。”

  “北京人艺,丢了人民,丢了艺术,什么都不是。‘人民’和‘艺术’永远是我们的左右脚,站要站在这儿好看的茶馆图片,干要干在这儿。”

  “我是从1977年底进剧组,一直到今天,一直在演,也从一个愣头小伙子演成了白毛老头儿,所以《茶馆》也陪着我成长。”

  “以《茶馆》为标志形成的北京人艺风格,就是不追风,不赶趟,不人云亦云,你爱说什么说什么,我就踏踏实实地塑造我的百姓心声。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观众就是‘天’。”

  已经在《茶馆》的舞台上“滚”了四十多年的张福元老师,带“戏剧开讲”的观众再次走进了这部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奠基之作、中国戏剧巅峰之作、“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背后的世界,听他回忆那些关于老舍、曹禺、焦菊隐、于是之、蓝天野等老一辈艺术家们如何创作、排演出这部惊世之作,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趣闻等等,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详尽的独家披露,配上张福元老师惟妙惟肖的讲述(演绎)【其中一段“独家奉送”的精彩视频敬请下拉观看】,观众们穿越时光走进《茶馆》60余年浮沉往事,感受705场演出背后的创作点滴。加之福元老师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座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事情、搞艺术的剧院,一群致力于为观众服务、为百姓说话的话剧人,真实而又闪闪发光地伫立眼前,成为戏剧观众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与向往。

  1977年重新恢复《茶馆》第一幕的时候,我就进入了这个剧组,至今已经有41年了。无论是对北京人艺还是中国戏剧,《茶馆》的地位都很特殊,我曾有幸与人艺最老的一批艺术家同台演出这部作品,得到了切身的教导,从没有台词的群众到有一两句台词的角色到如今的大傻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茶馆》是人艺的看家戏,容不得半点马虎好看的茶馆图片,这出戏可以说浸透着北京人艺的血脉,即使更新换代有所改变,也依然沿着人艺演剧学派以观众为核心,与观众共同创造的价值体系沿袭至今,现在《茶馆》还在,观众还在好看的茶馆图片,这对于一部作品而言,便是永生。

  《茶馆》剧本脱胎于老舍先生1956年为纪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而写就的《人民代表》,其中第一幕第二场中“茶馆”里面的戏被展开创作成了《茶馆》,剧本经反复修改后于1957年12月进排练场,并于1958年3月29日在首都剧场首演。在这一过程中老舍、曹禺茶楼牌匾设计效果图、焦菊隐、夏淳等主创们的商讨创作好看的茶馆图片,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老艺术家们的人物雕琢,许多幕后故事都可在人艺出版的《茶馆的舞台艺术》一书中一窥究竟。

  通过分享《茶馆》的创作,福元老师让观众看到了北京人艺许多为人称道的传统。譬如“万炮齐轰剧本”,就是作者亲自朗读剧本,听取大家意见,然后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最终进入排练场开始排练;“申请角色”,演员在读过剧本之后向导演申请自己适合的角色,既可以激发演员的创作,也可以对导演考虑角色提供必要补充;“体验生活”,同吃同住深入体验,观察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将很多人物集中于一个角色身上;“提供人物小传”茶楼牌匾设计效果图,有助于塑造性格鲜明、有厚度的人物形象,是丰富演员创作和思考、接近人物的一个必要手段老舍写茶馆的意图,导演会对每个小传进行批注;“做小品”,扎实人物关系,熟悉此时此地环境和人物心态。

  在《茶馆》排演前期,演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体验生活”:“王利发”于是之到大饭庄去观察掌柜的一举一动;“庞太监”童超去鼓楼一带与老太监们同吃同住体验生活状态;“二德子”马群去找了原善扑营的库兵了解生活细节;“松二爷”黄宗洛为了接近角色亲自养起了鸟,天天尽心伺候着……

  下面这段视频可谓“全场最佳”,既是独家大料,又充分体现出人艺演员的创作态度(老艺术家)和表演功底(张福元老师),一段《茶馆》的番外小品“鹌鹑斗”,着实让观众认识到了《茶馆》真正的魅力所在。

  张福元老师还为观众详细剖析了在《茶馆》“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中,八张桌子的设置及细节处理,每张桌子的具体呈现,以及被舞台上客串的剧院工作人员无意中“加戏”的一句“将,你完了老舍写茶馆的意图!”,不仅成为第一幕结尾处的神来之笔,还被老舍先生惊喜地收入了文学本中。还有许多《茶馆》创作过程中的故事,福元老师讲得脉络清晰,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张福元老师还讲到了《茶馆》中的很多探索。包括在戏中讲究人物亮相的“话剧民族化”尝试,喜剧往悲剧里写,悲剧往喜剧里走,“寓悲于喜”等等。提到全剧结尾处的处理,福元老师表示:好东西一定要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包括表演,包括戏剧。一门艺术,一件艺术品,一个角色,一类人物,一定是充满的创造,画龙点睛的表演,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人物最复杂的心态,同时要懂得留白,不要演满,不要把观众当傻子,每个观众都是有思想有血肉的人。所以通过《茶馆》这个戏,也给大家提了个醒,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是与观众共同创造的,这也就形成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基础。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说起来好像很大,但是它的基础就是观众老舍写茶馆的意图。

  自77年进剧组至今,张福元老师已经演出了600多场《茶馆》。从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到如今串连全场的“大傻杨”,一路走来的经历有太多值得分享。福元老师“大傻杨”的角色是从他的岳父童弟先生那里接过来的,对于这个“传代”的角色他起初并没有真心接受,原因既有压力也有对角色理解的不够等。后来去美国演出时主办方一位黑人女士的一句“他是整部戏中活的最明白的一个人”,深深触动了他,从此开始认真钻研这个人物。慢慢的通过淡化快板儿形式,侧重接地气的聊天儿式语言,让观众把内容听得更明白,塑造出一个区别于老版、有自己风格的“大傻杨”,也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北京人艺之所以成为戏剧爱好者心目中的“圣殿”,与他们始终坚守“人民”二字分不开。在讲座的尾声,张福元老师还抛出了另外一个“重磅”消息:今年10月份,北京人艺将招收自己的表演培训班,福元老师担任班主任。凡45岁以下,对话剧有兴趣,有一定表演基础的,都可以报名。12月开课,培训期大概6-8个月。白天上课,晚上与人艺演员一起演戏。有报酬,不收学费!主讲老师都是人艺知名艺术家,主要学北京人艺的演剧学派,“入北京人艺这个槽,到台上能挑重担”。这一消息结合以上种种极具力的条目,顿时令“戏剧开讲”现场沸腾,原来我们离心中的殿堂也可以如此之近,坐等官宣老舍写茶馆的意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茶馆创作背景简短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